聚焦酒文化
水乡乌篷船
鲁迅故里

自12月22日起,绍兴鲁迅故里等37处国有景区向全球所有游客免费开放。与此同时,绍兴宣布,大禹陵等8处国有景区门票向全国大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免费。

近日,绍兴市旅游委员会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9月,绍兴市旅游总人次达7316.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2.52亿元。预计,全年旅游总人次96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24亿元,今年可以实现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的目标。新型旅游不断涌现,旅游空间不断拓展,全城、全民、全域旅游跨跃式发展……绍兴旅游,正迸发着新的活力!

“旅游+”“文化+”

绍兴古城区内名人故居星罗棋布。王羲之、王阳明、鲁迅、秋瑾、周恩来等,一代代名人在绍兴留下了众多故居故里。

绍兴以“名人名居+”的方式,让文化与旅游相融发展,增强游客的互动与体验。如鲁迅故里祝福年味、祝福大典、三味早读,兰亭曲水流觞体验,会稽山祭禹祈福等,这些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的旅游项目,既满足了游客的需求,又丰富了绍兴旅游业态。

绍兴古城里有鲁迅故居街区、书圣故里街区、越王城街区等八大历史街区,以“古城古巷+”历史街区,使每个街区成为旅游景区。曾荣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成为“老街+”“古巷+”的典范。

绍兴古城内有17条内河,乌篷船使绍兴城市充满灵气,“水城+”“乌篷+”成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今年,在绍兴古城内乘坐乌篷船的游客超过55万人次,其中古城内河乘坐乌篷船有25万人次。内河、环城河灯光亮化工程,也为绍兴夜晚的水上旅游和休闲拓展了新空间。

今年,绍兴市对市文化旅游集团进行重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把古城让给世界”,从“旅游+”“文化+”的理念出发,把绍兴打造成一个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形成“一城一水”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新业态 新引擎

米果果小镇、蓝印小镇、镜湖梦幻水世界、东方山水、国际赛车场……绍兴正在上马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一个小镇、一块花田,就可以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变成休闲景点,甚至成为情感之地、婚庆场所和研学之地。一个小镇是个旅游区,一个区域是个旅游景点,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像米果果小镇、曹娥江大闸旅游区、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都是以一个地方和区域作为旅游景点。

在诸暨赵家镇东溪村、柯桥王坛东村、嵊州通源白雁坑村、新昌东茗下岩贝村等地,都是全民参与、全业融合,旅游在这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在这里变成了多次消费品,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拓展和转变,正是绍兴新型旅游的体现。此外,全景、全业和全民参与的旅游,拓展了旅游空间,延伸了旅游产业链,使全市游、全域游成为现实。

今年,绍兴全域旅游开辟了新天地,全市打造200个A级景区村、20个3A级景区化的村落,力争通过5年时间,打造1000个A级景区村、100个3A级景区化的村落,以此展现江南水乡原生态之美,并将一产与三产融合,让乡村旅游成为绍兴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大视野 大手笔

近年来,绍兴旅游正呈现出业态融合、区域融合、要素融合的新特色。绍兴市旅游委员会主任韩彬翔告诉记者,绍兴旅游已连续3年投入超过百亿元,旅游产品更加多元化。旅游大交通、文化旅游、水城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的建设以及休闲、度假、养生、研学旅游等,都成为旅游投入的重要领域。

聚焦绍兴市“大湾区”、全域“大花园”和文创“大走廊”建设,绍兴旅游正夯实旅游主体的基础。“市域一体、三区融合、古城龙头”,这是绍兴旅游的发展框架;“三山”(会稽山、四明山、龙门山)“两江”(曹娥江、浦阳江)“一河”(大运河)是全市旅游的发展结构;古城、兰亭为核心的10个旅游功能集聚区,酷玩小镇、花田小镇为重点的30个旅游特色风情小镇,鲁迅故里、大佛寺景区为重点的40个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休闲体验为重点的50个旅游特色基地与板块,古越文化、水乡风情为代表的25条特色游线,这构建起绍兴全域旅游的大平台。

绍兴还是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鲁迅故里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是浙江省唯一的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今年,绍兴市推出“兰亭文化研学游”“阳明心学研学游”“越地文化研学游”“运河水城研学游”“黄酒文化研学游”等十大研学游景区和研学游线路,以拓展研学游的空间和内涵,将绍兴打造成中国研学游第一品牌,并将绍兴研学游推向世界。

近日,绍兴推出了“全球免费游绍兴活动”,鲁迅故里等37处国有景区向全球所有游客免费开放,与此同时,全国大中小学生到绍兴研学游景点门票免费。绍兴正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飞跃,以全域旅游的新方式,绍兴旅游正大踏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