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丝绸之路的最初认知,恐怕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读过了那一小段文字,“西汉时期,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开辟了丝绸之路。”寥寥数语,却令我印象深刻、记忆久远。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依然贫穷落后的时代,在渭北高原那个寂寥困顿的乡野村庄,在那个既懵懂又狂傲的少年心中,因为那一小段文字,竟然莫名地生出一种虚幻而美好的向往,仿佛在夏日的晨曦中,几只美丽的花蝴蝶,在草丛中曼妙地飞舞。
可不是吗?“丝绸之路”四个字,让我自然想象出一条虽然坎坷却由丝绸连缀的路,一条虽然漫长却由丝绸铺就的路。
那该是一条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路啊?丝绸的华丽、柔美、富贵,从古长安一路向西,翻越群山、横穿大漠,蔓延铺展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绵延数万里。
当然,除了色彩缤纷、奢华无比的丝绸,还有精美绝伦的瓷器玉器、金银珠宝,还有中原丰饶的茶叶、西域香甜的瓜果,更有山间河谷往来不息的商旅驼铃,边关城池热闹非凡的集市贸易。相伴而生的,是西部各游牧民族儿女的轻歌曼舞、欢声笑语。这一切的一切,两千多年来,一直流淌在丝绸之路这条人类文明的天路上,潮起潮落,光焰闪烁。
这是何等的神奇,何等的绚烂,何等的伟大!
时光荏苒,岁月如刀。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对于丝绸之路的了解越来越庞杂、越来越离奇,因而也越来越纠结,越来越矛盾。
君不见,在这条千年古道上,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九死一生凿新路,也有苏武被匈奴流放十九载,持节牧羊终不悔;有大将卫青铁骑百万扫匈奴,七战七胜垂青史,也有飞将李广叱咤沙场大半生,虽未封侯留英名;有霍去病马踏祁连山,英雄少年流芳百世,也有李陵深陷敌阵,委曲求全而遗恨千年;有班超投笔从戎立壮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有昭君出塞女儿泪,屈身和亲换得北方四十年烽烟不起;有“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悲怆,也有“不教胡马度阴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万丈豪情;有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磨难,也有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历尽千难万险东进传法、叶落长安;有嘉峪关的孤城冷月,也有汉长城的断壁残垣;有麦积山的东方微笑小沙弥,也有莫高窟世界瑰宝级的壁画和经卷。
丝绸之路,这似乎是一条充满着血腥的杀伐征战之路,一条遍洒汗水和泪水、饱含艰辛和清苦的探索修行之路,一条教化心灵、祛恶扬善的普度众生之路。
丝绸之路,它似乎更是一条以残酷战争换取国泰民安的和平之路,一条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的文明之路,一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民长期交往、互利合作的发展之路。
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哦?两千多年来,在这条路上还遗存着什么传奇密码?两千多年后,这条路又发生了怎样的沧桑巨变?
2017年盛夏,古城西安,繁花似锦。一支以青年散文家为主体成员的文化采风团,高举《西安晚报》的旗帜,有雁塔晨钟相送,有西凤美酒伴行,一路向西,重走丝绸之路,去探访、去凭吊、去寻觅那历经千年风雨、早已被千里黄沙掩埋的历史印迹。
三十多人的队伍,从西安出发,历经宝鸡、天水、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哈密、吐鲁番、奎屯、乌鲁木齐,直达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历时十六天,行程八千里。所到之处,历史的创伤已被岁月抚平,历史的根脉依然在岁月里生长。黄河落日、祁连积雪,大漠驼铃、戈壁绿洲,高山草原、森林湖泊,城乡新貌、壮美风光,都让作家、诗人们激动不已、流连忘返。
钩沉历史、观照现实,采撷珍珠、抒写情怀,于是,一篇篇散文随笔、一首首诗词歌赋就汇编、精选成30万字的采风集——《长安风 丝路情》。
丝路采风,每一位团员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而我,对这条千年古道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
丝绸之路,那是一串历史脚印。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丝绸之路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历史尚无定论。我想,也无法定论、无须定论。传说西周时穆王西巡昆仑山,与西王母瑶池相会。可见,内地与西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断断续续的人员往来、物品交换留下的脚印,为西汉张骞凿空西域踏出一条似有似无的路。自汉以降,跋涉在这条古道上的商旅驼队,横扫这片土地的铁骑大军,留下了更多、更深的历史脚印。
这条千年古道上,留下多少英雄的脚印,征夫的脚印,战马军车驰骋疆场的脚印;杀戮的脚印,掠夺的脚印,黎民百姓逃离战乱的脚印;商旅的脚印,邮差的脚印,贩夫走卒日夜兼程的脚印;僧侣的脚印,工匠的脚印,善男信女拜佛求道的脚印;骆驼的脚印,牛羊的脚印,游牧部落追逐水草的脚印;和亲的脚印,朝贡的脚印,戍边将士垦荒屯田的脚印……
这一串串脚印,在历史的长河中一遍遍交叉重叠,又在岁月的风尘中一次次被湮没。
后人已看不清前人的脚印,但丝绸之路却在历史的脚印下不断延伸。如今,动车、高铁、飞机,早已改变了古丝绸之路的模样,但我们车行在高速公路上,仍能真切地感触到,我们脚下有一串串历史的脚印,在这些历史脚印上,曾经浸濡着一层层汗水、泪水和血迹。
丝绸之路,那是一盏历史明灯。
顶着烈日、冒着酷暑,采风团的车辆行驶在茫茫戈壁滩上,有时大半天时间,看不见任何城镇和村庄。极目望去,只有白色、青色、褐色的沙石,从脚下一直铺展到天边。偶尔可以看见一簇簇骆驼刺草,在苍茫天地间落寞地生长。
这是一条多么苍凉、多么孤寂、多么悲壮的路啊!史书记载,晚唐时期,大将张义潮率领义军浴血奋战,光复沙州,打通河西走廊。他派出十队使者,带着相同的文书,穿越大漠前往长安报信,其中九队在旅途中全军覆没,只有一位高僧带领的队伍历尽艰辛、死里逃生、死伤过半,走了整整两年,才到达帝都长安。
是什么样的信仰,指引人们在这条万里征途上艰难前行?是一盏什么样的明灯,照亮这条曲折坎坷的路?
两千多年来,是有一盏灯,它在高山之巅,它在大漠彼岸,它在这条古道的每一个岔路口。这盏灯在历史的风雨中飘摇,忽明忽暗,有时似乎已经被漫漫长夜所吞灭,却又在绝望中一次次被神灵点燃。
这盏灯熄灭的时候,天地一片黑暗,国家分崩离析,百姓流离失所,战乱、饥荒、瘟疫、凶灾、洪涝、干旱,满目疮痍、饿殍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这盏灯点亮的时候,人们会在长夜里看见光明,在绝望中点燃希望,在寒冷时感受到温暖,在孤寂时心灵得以抚慰,在迷途找到方向,从寒冬走向春天。
在这盏明灯的召唤下、照耀下,一代代英雄前赴后继,一卷卷史书波澜壮阔。
看吧,眼前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一片片美丽乡村的万家灯火,正是那一盏历史明灯的幻化繁衍;这亮丽街道、时尚建筑上璀璨夺目的霓虹灯,正是对那一盏历史明灯的深情回望和崇高致意。
丝绸之路,那是一种精神力量。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鸠摩罗什弘法长安、土尔扈特人东归祖国……
他们的故事感天地、泣鬼神,千古传唱。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他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不忘初心、舍生取义?
这种精神力量,是崇高的爱国主义,是坚贞的民族气节,是神圣的理想信念,是无私的道义担当,是敢为人先的非凡胆略,是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是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是撼天震地的英雄气概。
这种精神力量,在丝绸之路这条千年古道上,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上世纪50年代初,数十万解放大军挺进天山南北,脱下军装、就地转业,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在人烟稀少的戈壁沙漠上战天斗地,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六十多年来,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丝绸之路这条千年古道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 “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开辟新的丝绸之路。中国与沿线各国一道,构建贯通欧亚、影响世界的交流合作大走廊,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大格局。
新丝绸之路,已然成为亚欧各国人文社会交往的大通道、新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务实合作,共同铸就“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丝路精神。
今天,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回望千年丝绸之路那盏历史明灯,我们感慨万千,豪情满怀。
那盏明灯召唤我们,引领我们,沿着前辈英雄们的足迹,昂首阔步,奋力前行。
(此文系作者为《长安风 丝路情》一书所作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