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力
信阳新县籍的知名作家三耳秀才潜心研究写作传统节气多年,其《中国年轮》系列丛书之一的《跟着太阳走一年》,自2011年出版以来,广受欢迎,被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列入“一百本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好书”,并且是唯一入选百本好书的节气科普书。近期,三耳秀才将此作翻新,出了新版。我与三耳秀才(他本名韩光智)为童年玩伴,三耳秀才念旧,将其翻新之作《跟着太阳走一年》题签本寄赠与我。新作内容更加充实,装帧也更加完美了。
中国传统廿四节气,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这观点,我也完全赞同。农耕文明的中国,不通文墨的农人春耘夏播秋收冬藏,全靠节气引导,既可规避旱灾水祸,又不至于青黄不接。子子孙孙,由此繁衍生息。三耳秀才的说法是:节气,是老天爷给中国先人安排的“课表”,上完一节课,再上一节课;节气,仍是当下人们的“课表”,好好学习,好好耕耘。
双腿忙忙走,为的身和口。我的老岳母常给我说的俗语,也就是我们统称的衣食住行。我们常说的幸福指数也好,中国梦也好,说白了,无非衣宽食全住安行便而已。在三耳秀才大作里,别的不谈,我读懂了文化的衣食住行,感受到科学的世态炎凉。
先说衣吧,这跟天气冷热直接有关。“秋老虎,毒如虎”,三耳秀才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法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再说,古语有“春捂秋冻”说法,一是防止秋老虎卷土重来,二是提醒人们,秋天老早捂上厚厚的一层,冬天该怎么过?快来看呦,此时,她正在换装。三耳秀才说江南四月,杨柳已换好春装,桃花开了,香樟树换装了。这是江南四月的颜色吧!人随节令换装,春天来了,草长莺飞,自然界同样在换装。“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中国的传统节气,也可说是个吃的指引。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春节开始,初一饺子,十五元宵,端午粽子,中秋月饼,直到除夕团圆饭,简直把过节气全过成了食文化,才有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红火。
三耳秀才在文中提及,冬至夜晚,朋友邀请吃饭,他这才搞明白,今天就是“大如年”的冬至了。最讲究友情的他,推辞酒局,而且还说:被朋友骂,何尝不是一种有温度的声音呢!回家叫晚饭,温一杯绍兴老酒,和家人一起用餐,更暖胃哟!
人如其食。水稻——给中国人当吃食万年了,稻就是生命。水稻多半是江南的产物,开春育苗,夏季插秧,秋季收割,冬季储藏,其与四季分明的江南最为贴切。但我记得,上世纪深挖洞广积粮年代,我们新县,一方面在山上无序开垦梯田,水下围堰造田,另方面借鉴南方一年几季水稻经验,引进了二季稻。结果是,一季稻太早大幅减产,二季稻太晚颗粒无收,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就像春茶样,过了明清,香度差别明显,价格大打折扣。违背了节气的规律,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住的方面,三耳秀才举例说,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指名要40条宁波古林生产的“白麻筋”草席,作为国礼带到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他说,节气,是中国“法定”的作息时间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后人祭祖可见一斑。祭祖时间不定,但意思大同小异。全国性的有清明节,部分地区有七月半,我们新县则有正月十五祭祖说法。此时,天气较为清凉,砍荆除蒿上土,烧纸敬香许愿正是时候。今年高考过后,三耳秀才偕同考试上榜后的公子回乡祭祖。可是,山上茂密的青稞丛林封路,加上炎热的暑期,让没有过惯山里生活的公子几乎虚脱,三耳秀才自己也忍受不了,信誓旦旦的要在小时私生活的村庄过夜的他,最终被蚊虫叮咬而放弃。他跟我说,还是不热不冷的清明祭祖时间好。后人称心,先人乐意。正如他在文中说到各自的秘密,我们扫墓、烧纸、磕头之外,还会跟先人们说说话。据说,烧纸是给先人送钱能够收到,那么,说说话、发个信息,只有在虔诚的情况下才会接收到。在国家法定假日,不冷不热的天气里,常回来祭祖,让先人门前不冷清,与他们说说话,我们出门在外,定会放下包袱,甩开膀子,乐业安居,生活美满。
祖国幅员辽阔,天气变化多端,东北有24度的夏天,海南被称为没有冬天的海岛。衣食住好了的人们,再说行吧。今天的人们像候鸟一样,冬至南迁,春来北返,跟着太阳过一年。三耳秀才在霜降里说,拐了,拐了,一场秋雨降秋寒。目的告诉我们,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其在大寒里说,小病大雪过大寒,收拾心情好过年。鞭炮响,脚底痒。大年是中国人的情结,是一个举国全民大迁徙,回家团聚的过程。
我读了《跟着太阳走一年》,闲说了半天。诸君,与其听我在这里闲聊和传话,不如走进三耳秀才书里,听听他到底怎么“神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