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 秦怡欣

“以前太穷,出去打工也只能干些苦力活,不光累还受气,一个月就六七百块钱,孩子学费都成问题。”11月22日,正在用水枪清理猪圈的陈灿友对笔者说:“现在我一年挣七八万,孩子今年也当兵去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二十年前,陈灿友离开家乡——淮滨县新里镇孙庄村到上海打工,每天起早贪黑卖苦力,挣得几个钱连温饱都成问题,妻子孩子也因为他常年不在家而埋怨他,正在一筹莫展时,陈灿友听说村里有扶贫政策,还能帮农民工返乡创业,于是2009年,他背起行囊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回到家,陈灿友立即开始寻找挣钱门路,经过对周边乡镇的考察并结合自身实际,他觉得养猪前景不错,于是陈灿友在自家的自留地上搭起了简单的猪棚,买来几十头猪精心的养着,但是由于养猪技术,做了很多事倍功半的事情,“那时候不知道猪饲料有很多讲究,很多猪,再加上又是冬天,好几头猪都生病死了,我愁得夜里睡不着觉,头发白了一大片。”陈灿友说。经过三年多学习、摸索,养猪场终于有了一笔不小的纯收入。2013年,陈灿友建起了标准化的猪场,通过加温垫草,安装取暖灯等措施,猪仔的成活率越来越高,猪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在已有三百多头猪,前来买猪的各地商贩和散户络绎不绝。

就在养猪场办得红红火火时,陈灿友又盯上了林下养鸡,他和妻子将门前树林边的空地圈起来,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饲养土鸡,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生态有机养殖方式。“现在人们都要求吃得健康,我们的土鸡虽然贵点,但是销路还不错,经常供不应求。”陈灿友说。

一家富不算富,全乡人都富了才是富。作为村里第一个靠养猪富起来的人,陈灿友没有忘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邻,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五六家养猪场,经常有外村的人来他的养猪场学习技术,很多人因此摆脱了贫困户的帽子。明年,陈灿友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提升现代化养殖水平,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乡亲、农户参与进来,帮助他们脱贫。

“我是赶上了好时候,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我在养殖的过程省去了不少麻烦,听说扩大养殖还有贷款优惠,我准备去村部问问。”陈灿友说的时候脸上有止不住的笑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