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近年来,信阳市以“一建一创”工作为抓手,以“创建为民,为民创建”为宗旨,如今更是在2017年信阳市民生十大实事的推动下,听民声、顺民意、聚民心,通过持续不断地治理背街小巷,逐步疏通城市“毛细血管”,不仅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更使居民幸福感不断攀升。

“我想反映一下,我家门口的小巷又被淹了……”“我家门前的小巷路灯不亮,还坑坑洼洼的,晚上出门很容易摔倒。”前段时间,提起家门口的小巷,大家总是颇多怨言。

小巷弄里,不仅是百姓生活的场所,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每一条小巷胡同中,都烙有市民各种社会生活印记,蕴含浓郁的人文气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巷弄里已经隐居大道高楼之中,成为城市中的背街小巷。

受历史因素的制约,一段时间背街小巷路面破损、路灯不明、道路难行等问题,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逐渐成为群众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

今年以来,浉河区在畅通城市主次干道的同时,着重背街小巷的整修工作,解决市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浉河区已投入建设资金5200多万元,在原计划整修82条的基础上,额外完成59条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工作,硬化路面1.8万米,清理垃圾800余吨。

金牛山街道所辖区内的师院东门位于学校周边,人流量大,区域聚集了100多家门店和流动摊贩。

“很多时候自行车都进不来。”说起曾经的东门,正在师院上学的张建一脸的无奈。

为解决这个情况,街道多次召集商户、社区群众征求意见,对一街、二街的疏导亭进行拆除,铺上柏油路面,安装崭新路灯,清理下水道和垃圾,区域环境卫生焕然一新。

“改造提升难度不小,对背街小巷的整治要从最基础的‘脚下修路,头上点灯’开始。”平西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厚权说。

为确保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平桥区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的攻坚领导小组,下发《平桥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心城区户外广告、门头牌匾、背街小巷及社区卫生治理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在中心城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工作中继续实行处级领导“包路、包场、包园”责任制的通知》,将平桥城区重点的75条背街小巷分包到全区117个区级单位和部门,46名区级领导分别担任背街小巷的巷长。

今年以来,平桥区累计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对育才路等43条背街小巷进行整改,硬化路面2800平方米;疏通排水沟3000多米,更换水沟盖板500处;维修及安装路灯60多盏,墙体刷白17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0多平方米。背街小巷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基本达到了“路平、下水畅、灯明、墙净、有绿、整洁、有序”的创建标准。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

投建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管理来说,仅仅是个开始,后续管理跟不上,老百姓不会答应!

浉河区在对背街小巷整修硬化的同时,注重综合环境的打造,实现路灯、排水系统等各个方面的配套并聘请专门的保洁人员进行日常保洁,采取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对乱贴乱画等违规行为予以劝告,更将卫生城市建设与“大党工委”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作模式。

全区共设立八个一级网格,77个二级网格,411个三级网格,每一个网格明确一个网格长,具体负责网格内文明卫生创建工作,并依托浉河区大党工委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发了“卫生文明城市创建”管理子系统,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在平台上进行交办、反馈和考核,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截至目前,平台共采集录用背街小巷信息300多条,小区楼院信息近900处,交办市区督导件近2000件,网格长日常巡查发现卫生城市建设问题近4万条,全部按期办结。

“我们现在都争着打扫卫生呢。”11月20日,正在胡同闲坐的张奶奶指指旁边的李大爷笑着说道,“他就是文明卫生示范户,我们也要努力努力。”

创建工作、实事推进,关键在于群众配合与支持。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浉河区创新开展了以“文明卫生示范户、文明卫生示范街、文明卫生示范小区”为主要内容的“三创”活动,按照“诚信经营、环境整洁、举止文明、美观大方”等条件制定“三创”标准,采取卫生、环境、素质的“三比一看”的评选方法,通过个人申请、群众投票、综合打分的方式进行评选。

目前,该区已经评定“文明卫生示范户”800余户,各街道都举行了授牌仪式并给予物质奖励。

“保持城市卫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市民的责任,现在城市干干净净的,看着就让人舒服。”

“可不是嘛,儿子刚从外地回来,都不敢相信,一直在说为啥信阳现在这么干净了。”

说起生活环境的巨变,几个闲坐的大爷大妈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