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杨长喜)记者从15日和16日召开的全市再生稻发展现场观摩暨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市再生稻“一种两收”农民获得增产增收。

记者在现场观摩会上看到,罗山县周党镇莲花农机农艺合作社理事长包乃勇的农田里仍旧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收割刚刚成熟的再生稻。收完之后,包乃勇仔细将稻谷过了秤,平均亩产400多斤。加上早稻收成,总体算下来,水稻实际亩产有1800多斤。对于这个产量,他很是高兴:“这是在今年晚稻抽穗扬花期遭遇连续低温阴雨近一个月的情况下收获的,要不然产量还能更高!” 他还表示,再生季稻米米质更优、价格更高,通过种植再生稻合作社今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种植再生稻,还解决了合作社秸秆焚烧的问题,加快了冬闲田的利用,促进了种植模式的变革。

市农科院副院长、试验站站长刘祥臣介绍说,再生稻是利用春季早稻收割后的稻桩,通过品种选择、播期控制、精巧施肥、高留稻桩、湿润灌溉等措施,促使休眠芽蒙发、生长成熟的水稻,是“一种两收”的水稻种植新模式。市农科院开展再生稻技术研究已历时8年,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简要概括起来就是“品种播期两遍肥,干湿交替管好水,一病一虫要防住,高高兴兴吃好米。”再生稻在我市各县区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今年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各地喜讯频传,种植再生稻的种粮大户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