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明和谐,申城如画。 本报记者 华唯 摄

“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就是我们老百姓!”如今走在大街小巷,总有市民情不自禁地感慨。信阳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国家卫生城市以来,老旧社区、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湖泊湿地、绿树红花常伴左右,游园广场、文化场馆遍地开花,志愿群体、好人就在身边……“文明,让城市更宜居”,这句奉行文明发展理念且略带诗意的话被化为行动,犹如一场“幸福风暴”,令市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文明城里好人多

信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战争年代走出了无数英烈,他们用生命和鲜血锻造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薪火相传,新时期,信阳有太多默默无闻的凡人善举,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散发出善与美的芬芳。

今年1月的一天上午,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李女士曾致电本报记者,讲了一件事儿,言语间浸透着感动,“他们都是信阳人,是我们的大恩人,我和家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那一张张脸庞。”1月7日下午4时许,李女士的儿子考完试到昌平区沙河镇沙河水库边散心,没想到一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中。光山县罗陈乡人赵应书和刘顺星闻声后冒着不会游泳的危险,破冰救下了李女士的儿子。在后来的采访中,记者得知,这是他们第6次救人。

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王少林与其妻子李建丽是一对普通的夫妻,然而却有一个不普通的家庭。他们资助18名穷苦孩子完成学业的义举在当地广为流传,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河南省学习雷锋活动“身边的榜样”等殊荣。

他们,只是众多信阳好人的代表,但千千万万个信阳人身上的“孝老爱亲、敬业奉献、侠肝义胆”,正是大别山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们大多来自基层,所有善举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广大群众也纷纷效仿学习,自觉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从而形成了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个体到群体的“滚雪球”效应。

社区和谐人幸福

如果说市民是城市之本,那么社区就是城市的细胞。漫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在房前屋后忙着美化家园的市民。他们既是和谐社区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

在一些法定节假日,我们总能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些事:信阳师范学院某宿舍楼阿姨邀请留校的同学到家里吃饭,尝尝“妈妈的味道”;在某个冬日的清晨,我们也许会瞧见居住在市区各地的志愿者赶到位于平桥区幸福北路的爱心粥屋准备早餐;某日上午,某社区自发组织志愿者去震雷山或湿地公园捡拾垃圾……

这样的感动,太多太多,如滴水,汇聚成江河;如粒沙,集聚成宝塔。每一份文明都是一份力量,这力量,势如破竹,在每一个信阳人的心中萌发,在1.8万平方公里的信阳大地上绽放。

随着创建活动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文明和谐社区、小区伴随着书香墨韵,有序地落地开花。社区志愿者走上街头、进入院落,主动担当起社区文明卫生劝导员,以行动引领居民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社区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信心,尽快实现再就业;医务人员到社区为居民义诊,并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为夯实社区基层基础,我市广泛开展了各类社区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文明城市宣传社区全覆盖,赢得了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令城区居民幸福感急剧提升。一个个小区邻里守望互助,温馨又和谐,大家在共治中共享实惠。

全民创建见成效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效如何,归根到底还是要让市民群众来感受和评价。创建给信阳带来了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要问它给市民群众带来了什么!”创建工作只有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

工区路是市区内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车水马龙,一路上有学校、医院、商铺、住宅区、菜市场。曾几何时,这条路因为交通拥堵、环境差、乱停车等现象,一直饱受市民诟病。然而如今,市民们越来越喜欢走这条路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这条路的变化。

市民王先生有每天晚饭后去百花园散步的习惯,他告诉记者,以前每天在百花园旁边,总是有许多商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还有些搞烧烤的弄得“狼烟四起”,一到晚上夜市散摊儿, 地上一片狼藉。“现在这样的事基本上碰不着了,散步也舒心多了。”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刘警官说,近年,他发现自己工作起来轻松多了。“以前有市民乱闯红灯或是骑电动车逆行,但现在这样的事基本没有了。”

……

人还是那些人,城还是那座城。但自我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一切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徜徉于百花园,流连于浉河畔,感受着这个城市蕴含的“文明”品质,游子恋恋不舍,游客发出“到了就不想走”的感叹。这里,每一片土地都充满着创业的生机,每一寸阳光都流淌着人居的惬意,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文明宜居的气息。

策划 赵恩烽 统筹 华唯 本期执行 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