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铺就致富路 |
这两天,新县陡山河乡白马山村的第一书记李传喜很忙:今年种植的10万袋菌棒又到了收获季。
虽然忙,但李传喜很开心,今年的香菇长势很好,每袋能收获鲜香菇2斤以上,算下来,这些香菇有20万斤以上的产量,能带动就业30余人;按照每斤4元左右的价格,能给58户贫困户年带来入股分红500元以上。担任第一书记后,李传喜带来的香菇种植产业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路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白马山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依托政策优势,实现稳定脱贫,今年年底前应该能够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而在让老区脱贫的路上,我市有着众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走向小康。
自食其力,百姓实干走上致富路
张定富是新县陡山河乡槐店村的一名村民。2015年5月份,他拿到前往非洲阿尔及利亚的签证,成为我国支援非洲建设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漂洋过海“打洋工”。今年夏天,签证期满的张定富回到了家乡,带回14万元的务工收入。目前,槐店村共有30多人在国外务工,每年为家乡带回300万元左右的收入,成为依靠务工脱贫致富的典型。
张定富是新县劳务经济的受益者。近年来,新县考虑到百姓的脱贫致富需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职业培训+国外就业+回国创业”模式,2014年以来帮助306名贫困群众转移到国外就业,人均年增收9.5万元。
新县的劳务经济也是信阳劳务经济的一个缩影。信阳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了大半。农村不脱贫,全市的脱贫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市常年有200万左右的劳动力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依靠自己的劳动走上了致富路。统计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里,信阳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年均增长13.3%,工资收入成为农民仅次于经营性收入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政策保障,助大病群体走出贫困
潢川县魏岗乡的吴国志就是一名因病致贫的代表。因为看病,他先后花掉了16万余元。“本以为报销10多万元就没有了,后来才知道,政府为我们贫困人口购买的扶贫保险还可以多报销4万多元。这样一算下来,我们自己掏的钱就没多少了。”看到报销单,吴国志很是意外。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精准核查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户数的47.1%;因残致贫的占18.6%,约占总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脱贫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市正在实施的“五道保障线”新举措,为身患大病的困难群众吃下“定心丸”。
今年,为了解决贫困人口因病更加困难的问题,我市出台了建立贫困人口“五道保障线”工作方案,即在全市已为贫困人口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医疗保障线后,为贫困人口建立第五道医疗保障线,为他们开展医疗保障政府财政补助工作,大大减轻了贫困群众的医疗负担,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产业发展,增强基层“造血”能力
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村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现有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利用这个优势,罗山县充分挖掘了该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带动了一大批村民致富。王家银就是其中一个。他所在的转蓬村在县城前往何家冲的路边。瞅准了这个地理优势,他在路边开起了饭店,旺季时1天销售额近2万元,一年能净赚30多万元。
我市其他各县区也都在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增强基层“造血”能力。浉河区依托茶产业优势,成功带动全区原有37个贫困村的4万余名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淮滨县已推广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5”,带动3340户贫困户、14077名贫困人口,实现年增收900万元;新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5个贫困村、4026名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光山县已有40个贫困村成长为淘宝村,注册网站6000余家,带动近万名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
纵观整个2017年,我市计划实现8.95万人稳定脱贫,2019年年底前全市贫困人口要整体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对于我市来说,这是一项沉甸甸的任务,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完成这项任务,信阳人民从未退缩,一直在脱贫致富路上奋勇向前。
策划 赵恩烽 统筹 华唯 本期执行 杨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