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芝祥

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兄弟姊妹30年了。每当想起勤劳、善良、贤惠的母亲时,我就热泪盈眶。

母亲善良和气,深受周围邻居的敬重。在困难时期,只要有逃荒要饭的、玩杂耍的到家门口,她都能接济点什么,碰上饭熟时,她就盛碗饭夹上菜,搬上椅子让人家坐着吃。

在20世纪50年代的那个特殊时期,全国各地的农村都成立了食堂。我们生产队和另外一个生产队合在一块成立了食堂,有一百多人吃饭。当时选炊事员时,社员都选我母亲。那时,母亲每次打饭都按每家人口数打,先给别人打,最后才给自己家人打,有时缺一两碗稀饭,她宁愿自己少吃点,也从不让别人吃亏。

从我记事起就从未见过母亲与父亲吵过嘴,也从未见母亲与婆婆、妯娌、邻居之间红过脸。在那个年代,农村社员靠工分吃饭。春天,母亲白天上地挣工分,夜晚在家纺线织布备用;夏季,母亲白天上地,夜晚煮猪食;秋天到了,母亲怕我们饿着,就趁夜晚和我父亲还有大妹提着马灯上山采栗子,常常是半夜才回家,回家还要连夜将栗子剥出来,解决家里粮食不够吃的问题;冬天,农闲不上地了,母亲白天便赶做一家人的过冬衣服和鞋子,夜晚一个人又忙着剥茶籽、打茶油。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年四季家务活她全包,时常是一家人早已熟睡,她一个人还在忙针线活,困了就打个盹,然后接着干,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又第一个起床。

为了让孩子都能按时上学,母亲时常是忙完队里忙家里。我家有兄弟姊妹7个,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全部都按学龄上了学。在我参军期间,母亲还不忘安排父亲到部队看望我,并嘱咐我好好在部队干。后来,我转业到邻县工作,她每年都让父亲来看我,自己却守着家、守着地。20世纪60年代,农村生活普遍困难,靠着勤劳的双手,母亲把大家庭料理得有条有理。

然而,令我们兄弟姐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那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母亲拾完柴禾后又去河沟洗衣服,洗着洗着突然倒在了石板上,再也没有起来。听到母亲突然离世的消息后,我急忙从工作地赶了回去。在向母亲遗体告别时,父亲对母亲说:“你现在闲事不管万事不问了,去那边享享清福吧……”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3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母亲,我们这些做儿女的都感到很内疚。母亲在世时,我们没有让她享一天清福,她也从未出过一次远门。母亲一生把苦活脏活累活留给自己,不求享受,只知道为这个家庭不停劳作,平时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把最真挚的爱送给儿女,从不给儿女添麻烦。

母亲,儿女们也从您身上学到了勤劳、善良、贤惠的美德,这是您给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母亲,我的好母亲,儿女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