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汽车修理工  陈晓军

●本报记者 周 涛 整理

我是一个“80后”,却不“典型”,因为家境原因,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如今的我,却过着很好的生活。这得益于我选了汽车行业这条好路子,其实,也更得益于社会的发展变迁。

还记得14年前,我那时候才十八九岁,下学后曾对自己失去信心。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指引我走进了修车行业。那一年,我独自前往南方做汽车修理学徒。做学徒时很辛苦,但想吃技术这碗饭,就得往里钻,抱着这个信念,我决定以自己的刻苦改变我的人生。

那时候,当大部分同龄人在学校里谈恋爱、看电影、逛街,寻找诗和远方的时候,我就在车间里的流水线上,淌着汗水与泪水,开始为生活打拼。我们整日躺在车底,与扳手、钳子做朋友,和机油打交道,晚上甚至还要在房间里、图书馆里学习理论知识。

近些年来,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大多数家庭渐渐都有了汽车。人病了,或者想要养生,有医师;车坏了或需要保养,自然有汽车维修工。有了这些观念,前几年,我做了一个决定:跟朋友一起开一家维修厂。虽说是与朋友合伙开的厂,但我从来没放松过对提高自己修车技术的追求。

自从创业以来,我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去厂里检查头一天没有解决的问题车车况,然后开始一天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加班加点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为了保证准时交车,有时候要干通宵,我们的修理工经常轮换着吃饭。

汽车为乘客服务,我们为汽车服务。只要保证司机行车安全,人们坐上放心车,就算累点、脏点,我们的付出才有价值。工作是辛苦的,但每当把顾客送过来的一辆辆出现问题的车子修好,交还给他们,就像医生治好一个病人般,我由衷感到开心与自豪。

如今,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日渐火爆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维修人才一直很抢手,我的名气也大了,修车厂的生意也好了起来。一直以来,我总是教导我的孩子,要做一个感恩的人,要做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不仅要感恩指引我人生方向的朋友,更要感恩这个社会的发展变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