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左一)为聋哑老人服务 本报记者 马依钒 摄

信阳消息(记者 马依钒)城区的各个街道里活跃着很多社区志愿者,他们助人为乐,默默播撒爱心。记者昨日采访的90后小伙子刘永,就是其中一位。

刘永是浉河区五星街道七里棚社区的工作人员,昨日上午,记者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见到他时,他正在为辖区聋哑老年人办理公交卡年检。因为互相比画着,沟通及其不便,两人只得用书写交流。刘永很有耐心,就这样你一行,我一行地交流,用了一二十分钟,才把一张简单的表格填写完毕。

社区志愿者、治安巡逻员、民调员、网络技术员,在同事眼中,工作了4年的刘永就是“万金油”,虽然话不多,但是踏实勤恳,哪里都少不了他。面对同事的高评价,刘永觉得没啥,并表示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而说起让他感受最深的身份,那就是社区志愿者。

“别看年纪不大,他可是我们社区的资深志愿者了。”刘永的同事杨宪军对记者说,“不管是看望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还是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的清洁家园活动,每一次志愿服务,这个小伙子总是积极参与。”

有人问刘永:老老实实待在办公室多好,冬暖夏凉,为啥非要出去做好事?他总是笑着回答:“志愿服务就是用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作为一名志愿者,这是我应该做的。”

刚开始接触志愿服务时,刘永陷入一个误区,总觉得志愿者就一定要做大事。随着一次次志愿活动的参与,他后来才发现,所谓的“大事情”就是把身边的小事情做好。

“志愿者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号,而是一种荣誉、一种社会责任。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看到大家脸上幸福的笑容,自己心里也会由衷地感动和自豪。”刘永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