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公园 |
大相国寺山门 |
汴梁小宋城广场菊花 |
本报记者 赵 锐 周 涛
一城宋韵,菊香荡漾。在这个秋日里,古都开封所承载的东京梦华、煌煌宋词,穿越了千年时光,化就满城菊花,装点出开封的专属浪漫。此时此刻,秋色满溢。开封这个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以融合发展汇聚强大动力,织就了开封旅游的“花样年华”。
突出特色 砥砺前行
《东京梦华录》字字珠玑,言辞中道出北宋东京的万千气象;《清明上河图》气势恢宏,笔墨间绘就古城汴梁的繁华盛景。时至今日,当“宋都、菊乡、水城”三大特色成为城市名片,“一条中轴线、两座古塔、三重城池、四水贯都、五大湖泊、六城叠加、七张名片、八朝古都、九个称谓、十种文化”的精炼概括则完美诠释开封旅游的前世今生。
开封人热爱这座城市,开封市委、市政府更是将旅游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市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了“1234”发展战略,其中的“2”就是指开封未来城市的两个最新发展定位,一个是现代工业城市;一个是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2016年,开封市旅游接待量达5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亿元,分别增长13.1%和62.6%,旅游综合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2.8%,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6%,居全省第2位。今年前9个月,全开封市累计旅游接待4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28.8%。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日,开封市旅游热度不减,游客接待总量达到4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6亿元;按7天可比口径算,收入同比增长14.8%。
当下的开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原经济区与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及河南自贸区建设“三大机遇”,大力实施“文化+”战略,迎来了厚积薄发的跨越发展时期,先后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未来10年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2015年因“乘天时地利之势,再现古都之繁华”入选10年以后全国最富有24个城市之一。
四个融合 发展旅游
数度光阴、多次尝试,开封在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勇于创新、摸索前行,用“四个融合”,即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城市管理与旅游业发展的高度融合、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相互融合、现代商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创新融合,开创开封旅游发展的全新局面。
让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促进了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有机融合,共荣共进。2003年左右,开封就提出了“全城一景”发展思路,开始了“全域旅游”的早期探索。进入新世纪,开封抢抓国家“两改一建”特殊扶持政策契机,大力建设“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规划引领先行,在关照居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宋风”的城市风格并一以贯之,“小式建筑、限高十五、灰色基调、宋式仿古”,这16个字是宋都古城保护和发展确定的基本基调和新宋风城市风格的初步概括。漫步开封城中,“城市家具”,包括但不限于城市道路、公共厕所、路灯杆、候车亭、果皮箱、导识牌等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宋文化”的元素、现代的时尚的元素,到处可以看到醒目的中国结、红灯笼、宋词展示。开封已经投入运营的大宋御河水系,正在进行的六大示范街区提升,即将启动的水系一期(广济河段)改造,远期规划的贯通水系三期,全长共10公里的宋都水系,将再现1000年前北宋汴河漕运繁盛的景象,投射出《清明上河图》的影子。
面对旅游资源,开封人敢想敢干、敢于实践,当“文化+”战略不断向前推进,开封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行业的磨合、组合和深度融合,加速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文化旅游业双赢。多少人感叹她辉煌的昨天,多少人描画她今天的新景,开封旅游的大美画卷牵动着开封人的心,开封旅游人不断将旅游资源进行融合、转化、传承,迸发出无穷的发展动力,成就开封独有的美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