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
世界的目光聚焦此时此地:中国将走向何方,又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深刻变化、深远影响?
答案,就在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
世界将见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开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个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马斯洛夫看来,这是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的发展都步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已经足以让中国揭开新的篇章。”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转型令人印象深刻,”法国共产党全国书记洛朗说,“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中国发展开启了新篇章。中国更加注重社会健康发展,尤其是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中国大力打击腐败,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积极解决社会收入不平等、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多管齐下建设和谐社会。”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样意义重大。
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明的追随——中国的崛起与阿拉伯人的未来》一书作者、约旦学者艾哈迈德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和现代化途径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因为中国在实践中充分考虑了自身国情。
“发展中国家应当认识到,想要取得发展成就,就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没有一种发展方式是适用于任何国家的。”他说。
在俄罗斯科学院中国研究专家维诺格拉多夫眼中,中国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榜样”。“中国在各种发展方案中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以自身的成功实践证明,资本主义不是唯一的发展方案。”
一项理论创新,引领未来中国长期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呼唤新思想。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厄瓜多尔国家高等研究院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雷耶斯感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
“这一指导思想将引领未来中国的长期发展。”雷耶斯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共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同时也是方法论和理论工具,将有力地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多国学者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正是中共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最好注释。
约旦学者艾哈迈德说,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令他印象最深的地方。“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得益于与现实紧密结合、从实际出发的灵活策略,一方面来自于坚持自身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泰国国家发展行政学院国际问题专家李仁良说,中国立足自身国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化,有力地指导了中国发展。
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认为,理论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理论发展,这毫无疑问是一大优点。”
一幅宏伟蓝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引,中国共产党为国家长远发展谋篇布局,其战略远见与引领能力赢得世界点赞。
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黄载皓说,十九大报告为中共今后领导国家前进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理论,指明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把‘两个一百年’目标进一步细化,把阶段性任务阐释得十分清楚。有了目标,还有具体战略。为了实现目标,习近平还要求领导干部怀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奉献,修炼个人素养,这些都可圈可点。”
中共的坚强领导是实现各项目标的有力保障。俄罗斯-中国分析中心主任萨纳科耶夫说,中国有清晰和连贯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共有能力对国家实施有效管理,能够集中经济资源、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来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创新型发展。
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勇于承担起为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使命。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拉赫曼说:“过去两个世纪,世界见证了太多因为财富和势力范围而引发的战争,但中国再次重申了维护世界和平的承诺。中国不仅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而且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非常值得赞赏。”
中国以全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这也给法国共产党全国书记洛朗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包括中欧合作在内的全球各地区间合作带来新机遇,为探索推动合作而非片面强调竞争对抗的世界发展新道路提供了有益启迪。”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管党治党”热点问题连连看
十九大之后中央纪委打击腐败高官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官员“辞职下海潮”是真的吗?“为官不为”的现实状况究竟是怎样的?……10月19日在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杨晓渡和中组部副部长齐玉就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诸多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热点问题1:打击腐败高官的工作重点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十九大之后反腐工作如何开展依然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面对记者关于十九大后中纪委打击腐败高官的工作重点问题,杨晓渡明确予以答复,十九大以后,中央纪委打击腐败高官的重点仍然是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而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三种情况同时具备并且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交织的,是重中之重。
热点问题2:高级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
从严治党,关键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孙政才等一批高官的落马,是否意味着对高级领导干部的监管还存有盲区或漏洞?发布会上记者的提问尖锐直接。对此杨晓渡不回避不遮掩,他坦言,管党治党确实曾经出现过一段“宽松软”时期,让孙政才、苏荣、王珉、周本顺这样的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但中国共产党从来不讳疾忌医回避自身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决心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老虎”拍“苍蝇”,就是为了补既往的过。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要求抓住“关键少数”。
热点问题3:关于“辞职下海潮”
社会上有一种传言,说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官员“辞职下海潮”,事实是否果真如此?记者会上杨晓渡通过一组数字给予明确否认。他说,从统计情况来看,近年来公务员队伍总体是保持稳定的,平均每年辞职人数仅占公务员总数的0.1%或者0.1%稍微多一点,700多万公务员每年辞职大概就是1万左右,因此不存在所谓“辞职下海潮”的情况,“潮”也没有形成。
热点问题4:关于“为官不为”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对于记者提出的“为官不为”问题,齐玉回应说,应当承认,这个现象存在,但是必须说明,这在整个干部队伍中属于极少数,是有些地方的个别现象。“为官不为”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难以完全杜绝。主要是有些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认识不足、理解不够,对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主动适应不够,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作风不够,因此出现不敢为或者不想为的问题。面对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要求,也有干部确实不会为,不知道怎么干。对此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努力强化正向激励。
对这一问题,杨晓渡从“反腐败会不会使干部不作为”问题切入作了回应。他表示,干部作为不作为首先在于他的责任感,也有一些干部因为能力的原因,在作为上努力不够,还有就是腐败官员,他们往往是乱作为、谋私作为多,而不是人民需要的作为多。反腐败只会让干部们更好地作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要有非分之想、非分之举,不要损害人民利益去谋自己的私利,认认真真地作为。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