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向记者展示集纳成册的书法作品 本报记者 郭晓雨 摄

本报记者 郭晓雨

“我每天生活很有规律,看报纸、练书法、读书,活到老学到老嘛!”家住浉河区报晓新村社区的姜逸秫老人今年已经92岁高龄,他告诉记者,每天阅读两小时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很多年,而练书法则能记录生活中的所感所想,很有乐趣。

昨日,记者来到姜逸秫老人家中,他正在练书法,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一点不像耄耋老人。“小时候,第一个启蒙我的就是书法,那个年代生活拮据,可以接受教育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所以我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

姜逸秫说,幼时那段勤学苦练的时光让他终身难忘,后来随着工作、结婚,生活越来越忙碌,练习书法的机会也不多,毛笔一丢就是半个世纪,直到2015年妻子去世后,他才重拾毛笔。

姜逸秫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是同学、同乡加同事,两人还同岁。年轻时,他们投笔从戎,随部队一起从湖南来到信阳。远离家乡,他们相互扶持,相濡以沫,走过了风雨几十年。“我父母的感情很好,五六年前,母亲生病瘫痪在床。虽当时父亲已经80多岁了,但是仍然一直陪伴在母亲旁边悉心照料。”姜逸秫的女儿回忆道,“因为有父亲的陪伴,母亲虽然身体饱受疾病的折磨,但在精神上是快乐的,幸福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美好时光。”为了转移失去老伴儿的伤痛,姜逸秫老人又练起了书法。

如今,姜老的心态特别好,他每天早晚出去散步,运动、阅读从不间断。他把日常练习的书法作品都装订起来,目前已攒了9本。“我喜欢看《信阳晚报》,算得上是忠实读者,不用出门就可以了解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姜逸秫老人笑着说,“我看晚报的副刊经常刊登书法作品,前段时间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了下来,向晚报投稿,没想到被选用刊登了!”

对于现在的生活,姜逸秫老人觉得很幸福,“年纪大了,但是我希望可以多学习,多看书,不虚度晚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