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雷桉最早接触 |
葫芦丝演奏技法纯熟 |
修改原创歌曲手稿 |
本报记者尝试录制歌曲 |
雷桉仔细护理乐器 |
本报记者 周涛 实习生 周鹏辉 文/图
二胡、板胡、小提琴、葫芦丝……“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编曲、作曲、写歌、乐团指挥、幕后制作、音乐技艺炉火纯青……今年63岁的市民雷桉是位名副其实的“音乐达人”。
在雷桉家中不足10平方米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墙壁是特质隔音材质做的,地上铺着软毛地毯,屋内整齐地摆放着电脑及录音调音设备。雷桉正在忙着编制新曲,一边做着记录,一边调音试音,熟练认真,有条不紊,看着怎么也不像个花甲老人。
“其实我音乐之路的领路人是我父亲,小时候睡觉经常被父亲练习二胡的声音叫醒,可能是耳濡目染吧,从十来岁开始我就正式学音乐了。”雷桉说,“当初我学习二胡的时候,早上五六点就起床,然后就拿着二胡站在墙角练习,有时候一练就是六七个小时,饭都顾不上吃,太痴迷了。”
据雷桉介绍,他的父亲名叫雷怒鸣,在上世纪20年代就师从二胡鼻祖刘天华,后回潢川师范学校任教,一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受父亲影响,雷桉从16岁开始便参与剧团工作,而后从事多个艺术团体的群众文化工作。作为信阳市群星艺术团民族乐团的艺术总监,雷桉指挥着乐团连续三年为市民奉献迎春晚会专场演出。
雷桉拿出二胡、小提琴、葫芦丝等多种乐器一一为记者演奏。《赛马》《月光下的凤尾竹》《花儿与少年》……一段段经典旋律让人沉醉。
2013年,雷桉的学生田玳榕在“全国艺术特长生展示活动全国总决赛”取得了银奖,他获得了“百花奖优秀艺坛导师”的荣誉称号;2015年,雷桉为金跃舞蹈团所作曲《丰收乐》获得了“全国最佳编排舞蹈音乐奖”……记者发现,与众多艺术家庭的陈设不同的是,雷桉的客厅里摆放着各种乐器,奖杯与证书却屈指可数,电视柜上方一幅书法作品《陋室铭》格外显眼。“这些年我作的曲太多了,获得大大小小的奖也太多了,奖杯和证书我也没怎么保留,能回忆起来的,也就最近几年几个。”雷桉笑着说。
“这几年,信阳的艺术氛围浓厚了许多。拿我们乐团来说,有40多位成员,琵琶、中阮、古筝、二胡、笙、排鼓、小锣等各种乐器应有尽有,老伙计们个个都是多面手,平日里互相切磋学习技艺,其乐融融。”雷桉笑着说,“希望乐团水平再上新台阶,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把民族音乐传播出去,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