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瞥 叶继斌 摄 |
紫云塔 叶继斌 摄 |
本报记者 聂品
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光山县,地处大别山北系,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共分为三大片区,即大苏山区、龙首山区和王母观区,总面积2788.53公顷,森林面积2573.81公顷,森林覆盖率92.3%。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植被类型众多,生物种类丰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高达每立方厘米18000个,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天然氧吧”之称。同时它也是楚、魏文化结合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深远的佛教文化,是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禅茶文化和豫南乡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
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大苏山片区,它是一个集佛教、人文、茶道、民俗、生态和田园风光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化高山、名茶基地、旅游胜地。
公园核心区的千年古刹大苏山净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和始祖庭,曾成就了慧思、智顗、道岸、鉴真等大德高僧。这里山水灵秀,名胜古迹甚多,名山名水名寺,自有名人慕名而来,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梅尧臣、黄庭坚、张耒、明代监察御史王相、尚书蔡毅中、清代胡煦等古圣先贤都曾前来游览探胜,并留下诗词碑刻百余首,因而净居寺自古就被称为“诗城乐地”“福乡宁境”。宋真宗赵恒亲笔御题“敕赐梵天寺”门额至今高悬寺门,还有碑文考证的大明万历皇帝颁布的经文和乾隆皇帝下文重修净居寺的昭文,由此可见净居寺在封建时代属于皇家寺院。
净居寺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宗教学系教学基地,现有北齐年间慧思结庵的摩崖石刻、苏东坡读书堂、唐植龙柏、同根三异树、明代大雄宝殿、清代茶园、紫云塔等景观景点40余处。
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属浅山丘陵地区,主要由大苏山、小苏山、宝瓶山、香炉山、东坡山等96座形态各异的山峦组成;王母观主峰海拔433.9米,是光山县海拔最高的山峰。
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诗城乐地、禅茶一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锦绣画卷,营造出这方享誉古今、闻名中外的佛茶览胜祖,秀美大苏山。
碑廊
净居寺历代碑廊落成于2010年10月,共保存历代碑刻58块。有净居寺历代重修的功德碑和明万历皇帝颁藏经于寺的御碑,还有历代名人墨客题咏净居寺的诗赋碑。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宋·苏轼游净居寺诗并叙》碑,堪称文化瑰宝。该碑是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五月,由光山县令沈绍庆题跋刊刻。伫立在碑廊,俯首观看,饱览历代书艺石刻,了解净居寺久远的史画,吟品“古塔曾沾唐雨露,残碑尚载宋文章”的厚重历史文化。
紫云塔
始建于唐神龙中,千百余年来,历经沧桑,加之风雨雷电所致,几有倒塌,又几有复建,清咸丰元年,寺僧竺鼎复建,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倒塌。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举全县人民之力又重新修复。紫云塔是净居寺供奉舍利和历代帝王颁施经卷之所,也是大苏山最富传奇的景观之一,相传道岸建塔之时,有紫云盖顶凝聚而不散的奇观,也有“紫气东来”之说,建此塔指保佑国富民安,天下祥和太平之意。
苏山夜雨
由于大苏山上林茂草盛,植被丰富,土壤蓄水量足,加之昼夜温差所致,夜晚露水凝聚在松枝和树叶上,沾满了大量的露珠。每当清晨,林木上的露珠纷纷滚落下来,像是下了一场大雨,更令人有一种“夜雨”的感觉,便形成了非天下雨而有“雨”,“夜夜天沐露,错把露当雨”的奇观。这也充分说明了大苏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清代茶园
净居寺植茶历史悠久,相传公元554年慧思大师在大苏山结庵讲法时曾躬耕苏山,辟山植茶,开池种莲,以茶悟道。其种茶、饮茶之风也由寺院逐步传到了民间。茶圣陆羽《茶经》就有“淮南茶,光州上,生于黄土港者与峡州同”的记载。净居寺现存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僧竺鼎种植的茶树60余丛,宣统年间种植的茶树300余丛,至今茶树葱郁,产茶颇丰,滋味醇和鲜爽,品质上乘,而被誉为“清代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