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民舞众多,风格各异,有龙灯舞、狮子舞、假面舞、放蝴蝶舞、春牛舞、花挑舞、花伞舞、花轿舞、花船舞、花车舞、杈伞舞,它们像一朵朵绚丽的奇葩,绽放在商城大地。而花伞舞尤有特色,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鄂豫皖接壤一带。

商城花伞舞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朝,鼎盛于清朝,繁荣于当今。花伞舞也叫“刘二姐赶会”。据传境内有户刘姓人家,家中一母二女,大姐出阁后,小女儿与母相依为命。母亲每有事外出,总嘱小女儿紧守闺房,致使小女儿从未出门一游。这年元宵佳节,听说庙会有花灯,小女儿一心要逛庙会。虽然母亲再三劝阻,但小女儿执意要去。无奈,母亲只得亲自领小女儿赶会。小女儿天生丽质,母亲疼爱女儿,特备一把伞,一来防骄阳,二来防止下雨。在赶庙会途中,小女儿引得不少人的青睐,为避人窥视,她就撑伞遮挡,谁知道吸引了更多人过来,闹出不少笑话。这个小典故在当地也引出歇后语:刘二姐打伞——赶会。后来,当地艺人就以这个情节编演了三人歌舞“刘二姐赶会”。这支舞由三个人表演,小旦打伞,丑汉、丑婆相随,用垫步、搓步、碎步、错步、十字步等动作表现扛伞、打伞、转伞、甩手帕、挽花、风摆柳、望月、拍肩、甩肩、抖扇等细节,唱腔选自民间小调《十把扇子》《玉美郎》《白牡丹》《垂金扇》等,用丝竹弹拨等乐器伴奏,情节有说有唱,诙谐风趣。

商城花伞舞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鄂豫皖接壤一带。在湖北黄冈地区、安徽六安地区也很流行。花伞舞经过中央歌舞团改编,曾获得维也纳国际青年联欢节银奖,20世纪60年代,经专业文化工作者整理,花伞舞成为活跃在舞台上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据信阳市群艺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