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领到新教材 本报记者 周 涛 摄

信阳消息(记者 马依钒)随着新学期开始,这几天,我市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的变化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的几位教研员,请他们讲讲新教材主要有啥变化。

小学语文:从兴趣入手 更重培育素养

“这次使用的是教育部编写的教材,从内容来看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贺秀丽向记者介绍,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古诗词知识的掌握。

贺秀丽介绍,第一单元由原来的汉语拼音,改为小学生更为熟悉的识字环节;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课亲子阅读,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设置“快乐读书吧”内容,以图画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增加古诗文的数量,设置专题栏目学习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传统文化内容。

初中历史:加强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教育

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中学历史教研员吴娟向记者介绍,教育部编写的这部新教材,更注重按照历史时序,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基本的历史史事,而且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凸显育人功能。

据介绍,新教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方便都有所加强,值得一提的是,新编历史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道德与法治:德法兼修 法制教育从娃娃抓起

“这门课程的名字也有所调整,原来叫品德课。”浉河区教体局教研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周延珍向记者介绍,从课程名字的更改也可以看出,新教材增加了依法治国等法律方面的教育。

据了解,按照教育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原品德课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强调德法兼修。《道德与法治》小学教材共12册,初中教材共6册。新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更注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