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元时常把玩作品,看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
刷漆也是项技术活 |
养盆栽是张厚元的一大爱好 |
工具齐全 |
精挑细选后再打磨 |
根雕艺术品琳琅满目 |
本报记者 周涛 文/图
在浉河区李家寨镇万冲村,有一位独具“慧眼”的老人——张厚元。追求树根天然的艺术价值,是73岁的他30余年来从事根雕艺术坚持的准则。常人眼里只能作为柴禾的丑陋树根,在他看来却都是宝贝,他能从树根外形中感受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的形态,再经巧手雕刻,成为一件件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根雕艺术品。
来到张厚元的家中,他正在家门口为几株盆栽浇水。走进院门,各类五角枫、映山红、红梅等盆栽长势喜人,跟随张厚元进入“工作室”,只见几个柜台上摆放的全是根雕成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神仙人物、器皿器物等各种题材应有尽有,惟妙惟肖,一件件活灵活现的作品令人大开眼界。
20世纪90年代,张厚元还在村里教书,那时许多人还不知道根雕是什么。一次偶然,他在朋友家看到一个用树根做成的梅花鹿。“朋友告诉我,那是他在山上挖的黄金树树根,觉得很好看便拿回来简单加工了一下。”张厚元告诉记者,“我当天下午回家后,便到山上找了整整半天,找到形状比较好的三个树根,回来后两天两夜没怎么睡觉,硬是琢磨出来一个成品。”
说着,张厚元拿出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件作品——“嫦娥奔月”展示给记者看。记者注意到,树根颜色很古朴,“嫦娥”的姿态优雅,发簪、脚下的云彩、身上的飘带以及手的动作极为传神。张厚元介绍道:“根雕的艺术是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制作而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因材施艺,才能得出好作品。”
在工作室,墙壁上的一幅根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讲起它的来历,张厚元满心自豪。2010年11月,张厚元在山上无意发现了一棵快要枯朽的映山红树根。见树根盘根交错好似孔雀尾巴,张厚元激动万分,带回家审根后,打磨、上漆、配座,而后他找到一些零散的树根拼接成“自然造奇妙,艺术夺天工”的文字,经过20多天的日日夜夜,一幅根画完成。“现在有很多人想出高价买走这幅根画,我都没同意,这幅根画不但凝聚了我的心血,还是大自然对我的馈赠。可以这样说,每一件根艺品在世上都是唯一的。”张厚元笑着告诉记者。
对于张厚元来说,做根雕、盆栽是他目前每天都全身心投入的两件事。这些年来,他创作的作品大大小小也有上万尊,由于家里放不下,他退而求其次地将一些作品送人或便宜卖掉。“我大儿子现在在北京发展,他说过两年给我专门建一个展品室,儿子回来了,还给我的‘宝贝’们也安个家,想想都开心。”说到此时,张厚元笑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