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长喜

“原先检查想办法避开,如今优先考虑我们村。”昨日,说起新县陡山河乡槐店村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厚军用迎接检查这件事做了个说明。

说到山区,人们容易联想到交通不便。可是在槐店村,这个现象不存在。槐店村是典型的山区,总面积8999亩的土地有6595亩是山地。“我们村基本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该村村委委员、会计成传国很是自信。

户户通,听起来几乎不可能。半个月的时间里,记者走遍了槐店村的每一个居民组,所见确实如此。刘志念就住在山上,从山下到他家,将近4公里的路全是山路。不过,即使是这样的农户,水泥路也通到了他家门口。

除了道路,槐店村俨然一个小集镇,各种商店一应俱全,许多家庭用上了宽带,看上了网络电视。村部附近,三层小楼随处可见,四层小楼也有好几栋。这些房子里住的很多是外村人。根据统计,槐店村本村人口1678人,但常住人口达到了2304人。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的今天,这是个反常现象。

槐店村的魅力是哪儿来的呢?“我们这里有经商传统,在明清时期就是南北商贸往来的要道。人们从北侧的潢川、光山,南侧的汉口之间往来,贩运盐、鸡鸭、布匹等,都要经过这里。”张厚军说。村部所在的寸腰石,就非常有名。传说中,寸腰石是一块有两间房那么大的石头,南北挑担、推车的人走累了,就在石头这里歇歇脚,伸伸懒腰,感觉也就没那么累了。时间长了,人们感觉这块石头有神,就给这块石头起了个名字,叫“撑腰石”。因为原来人们文化水平不高,“寸”的写法更简单,渐渐地,“撑腰石”就成了“寸腰石”。几百年的积淀,这里的商贸习惯和人们的商业思维就沿袭了下来,成为槐店村人脱贫致富的法宝。如今,槐店村大大小小的各种商店近百家,一些商店的批发生意甚至做遍了整个陡山河乡。

“干啥挣钱我干啥。”槐店村的许多村民都有这样的共识。徐进敏,上世纪90年代,借着新县劳务输出的东风,他成为村里最早出国的一批人,如今自己经营多种事业;成善珠,依托当地优势,搞木材种植、流通,根据市场行情,多次变换种植品种;成善语夫妻俩都70多岁了,尽管三个孩子个个有出息,但老两口每年挣钱都有新花样……

槐店人很好地诠释了新县的劳务经济。为了生活,借助劳务脱贫,村里600多名劳动力走出新县,走向全国,走出国门,鼓了钱包,富了家乡。2016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已经率先走在了小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