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浩

7月13日,早上6时许,天刚亮,罗山县董寨管理区白云保护站站长梁伟就已起床。

他今天要去帮扶的贫困户家“走亲戚”。

上午8时许,梁伟来到罗山县灵山镇高寨村贫困户杨贻发家,却扑了个空。

“咱们来晚了,他们估计下地干活去了。”等了一小会儿,梁伟带着记者准备去杨贻发的菜地里看看。

“杨贻发有慢性病,家中就他和母亲两个人,母亲年事已高,母子二人种点地,养了三头牛,前段时间政府针对贫困户出台了黑猪收购政策,以每斤高于市场价3块钱收购贫困户养殖的黑猪。母子俩肯干,脱贫不是问题。”梁伟向记者解释道,“他身体不好,你让他从菜地跑回来,他一着急走快了,容易诱发病情,所以咱得去菜地找他。”

记者一行走了十几分钟才到杨贻发家的菜地。高寨村耕地面积2000亩,山场面积25000亩,因此,很多村民在半山腰开挖土地,种点红薯、花生、玉米,挣点零用钱。而杨贻发的菜地就在半山腰。

菜地不大,两三亩,但是杨贻发和他78岁的老母亲李云珍却自得其乐。

“上回给你拿的衣服穿上还可以吗?”见杨贻发正在红薯地里忙活,梁伟远远地打招呼。

看见梁伟来了,杨贻发放下手中的锄头,两人在菜地里唠起了嗑。

“黑猪养得怎么样了?牛卖了没?”梁伟问道。

“养了两头黑猪,等过年了想杀一头自己吃。牛卖了一头,卖亏了!”杨贻发有些懊恼。

“黑猪养殖是国家给咱贫困户的好政策,你养好了,政府再回收,一斤比市场价高出三四块呢!可比你自己吃划算多了。”梁伟给杨贻发算起了“扶贫账”,“下次要卖牛,叫上我,我给你把把关。”

“你还有啥扶贫政策不清楚的?我给你讲讲。”怕杨贻发再“亏了钱”,梁伟反复叮嘱。

一言一语的闲聊中,时间过得飞快,“有啥不懂给我打电话,我还得去郑德珍家。”梁伟握着杨贻发的手说。

把贫困户当亲戚,帮扶责任人在走村入户时就亲切地称入户为“走亲戚”。

山脚下还住着梁伟帮扶的另外一户贫困户,他还得接着“走亲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