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勘查炸弹(资料图)
排爆(资料图)
排爆服穿上一小会儿就大汗淋漓
四五十公斤重的排爆服很“难穿”
开着装备车准备奔赴演习场
检查排爆作业工具

本报记者 周涛 文/图

前不久,一部名为《拆弹专家》的影片票房大卖。影片讲述在香港红磡隧道里的一次拆弹任务,刘德华扮演一名拆弹专家,解除通缉犯制造的炸弹恐怖袭击事件。一部电影,让排爆警察这个神圣职业走进公众视野。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孤胆英雄——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管理大队排爆民警肖磊。

“白净皮肤,高挑身材,讷于言辞。”这是战友们对36岁的肖磊的总体印象。2003年,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来到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管理大队工作,没曾想却是干排爆工作,更没想到的是,一干就是13年之久。

2014年9月的一天,群众报警“在淮河岸边发现一枚炸弹”。接到警情后,市公安局立即启动排爆工作预案,肖磊赶到现场后发现,由于浸泡在河水淤泥里的时间很长,长约100厘米、直径约30厘米的炮弹布满锈迹,严重的腐蚀令编号无法辨别。为了防止危险发生,肖磊一个人坐在封闭运输车厢内,用双手紧紧按住棉被包裹的炮弹,送到销毁现场后,起吊、安放起爆药、连线、起爆,整个过程用了4个多小时,随着一声巨响,炮弹被爆破销毁,隐患彻底排除。

2015年9月,环保部门反映明港钢厂发现放射性物质,肖磊冒着承受正常人200倍超剂量辐射的风险,用时20分钟便将隐患顺利排除;2015年12月,国家重点工程信阳出山店水库多次预裂爆破未达到预期效果,耽误一天就会给国家带来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肖磊到施工现场后顺利解决难题。与此同时,他还多次执行“郑州上合会议”、洛阳世界邮展大会、国家领导人来信安检搜爆等重大任务。

“从事这样的工作,你怕过吗?”生活当中,许多亲友都会这样问肖磊。每逢此时,他都会笑着说:“说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既然在这个岗位,我就必须得上!”13年来,肖磊先后参与销毁危爆物品30余次,挖掘、运送并集中销毁废旧炮弹、地雷、手榴弹、航空炸弹100余枚,子弹4万余发,各类炸药5000余公斤,雷管1万余发,烟花爆竹3000余件,未出现任何工作失误。他也因此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当选“信阳市优秀人民警察”,六次被评为“全省缉枪治爆工作先进个人”,获得全省“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