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花鼓戏主要流行于豫南、鄂北、皖西等地,是由豫南民间小调、民歌、歌舞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该戏从孕育到诞生,大致经过花会玩灯、打“五件”、打“三件”、地灯戏和花鼓戏5个阶段。
1953年,光山花鼓戏《夫妻观灯》参加中南大区汇演并被评为优秀剧目。随后到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受到当时在场观看的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
豫南花鼓戏演出,人员省而精,演员一专多能。道白一是韵白,二是口白,采用土语乡音,类似家常用语,幽默风趣。
豫南花鼓戏有传统剧目200多出,多是反映民间生活,宣传传统道德,具有趣味性的剧目。一个花鼓戏班社一般只有七八人,服装道具简单,适用于上山下乡演出。 (据印象河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