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慧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里百姓要脱贫,就要有个带头人。“华强养殖合作社的史中华,就是俺们王庄村的致富‘火车头’。”昨日,淮滨县台头乡王庄村村支书沈建鸿对记者说。

7月5日下午,在王庄村西任庄村民组华强养殖合作社新场址的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十几个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天气虽然热得很,但为了能让新猪场10月份投入使用,我们必须加班加点施工。”史中华一边撩起衣服擦汗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45岁的史中华,是地地道道的王庄村人。说起自己的养殖经历,史中华话语中透着爽朗,侃侃而谈。2006年,34岁的史中华在返乡创业政策的感召下,带着在浙江开餐馆辛苦挣下的100多万元,回到王庄村开办了饲料加工厂,2009年成立华强养殖专业合作社。靠着一股钻劲、韧劲,他逐渐掌握了经营经验和养殖技术,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看到史中华养猪挣钱快,不少村民也开始养猪,可是他们不懂技术,史中华就将自己积累的养殖技术、经验传授给周边的村民和小型养殖户,还多次举办养殖技术交流“课堂”,使养殖户少走了很多弯路。

靠辛勤劳动致富的史中华,时刻没有忘记乡亲,而是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经过近10年发展,合作社成员由最初的26人发展到现在的63人,有独立的猪舍3栋,年出栏生猪5000头,每年可以为合作社成员分红170多万元。然而,史中华并不满足现状,今年,他在王庄村流转30多亩土地新扩建养猪场,“新的猪舍建好后,每年就可以出栏生猪1万到1.5万头,我还准备在新的场址附近再流转200亩地种果树,搞种养结合,到时候可以带动王庄和周边的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并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史中华自信地向记者介绍。

“史中华扩建养猪场,农闲的时候我在他这里打工,每天工资150元,一天一结算,一个月可以在这儿干上十多天,这样月收入有2000多元呢。”村民毛志山今年60多岁了,由于年纪大无法外出务工,对于史中华给他提供的工作岗位,他十分感激。

对于未来的发展,史中华充满信心。他表示会继续把合作社做强,把产业规模做大,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