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光

很久就想写点文字来纪念父亲。尽管父亲离开已经整整20年了。然而我却总能在某个难眠的深夜里思绪如潮,想起往事,想起父亲……

父亲一贯溺爱子女,比起母亲的严厉,我们姐弟三人从不怕他,在我的记忆里,无论谁犯了错惹了祸,他总是高高举起手做打人状,然后轻轻地收回去,他是不舍得打我们任何一个孩子!我后来为人父后,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

父亲非常节俭。比如我们兄妹几个谁盛到碗里的饭吃不了,想要倒掉,他坚决制止,嘴里还念念有词说,这么好的白米饭浪费了,要遭雷劈啊!所以他一直都承包着儿女们的碗底。至于每年春节大人小孩添新衣,他是从不参加的,一套中山装穿几年,母亲偷偷给他做件新衣服,他能生几天气,埋怨母亲浪费钱,不会过日子。

我记忆深刻的是,每次父亲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和哥哥总是争着去帮父亲拿包,其实是想看看父亲包里带啥好吃回来没,每次抢来抢去总是几袋北京牌的方便面,我一直纳闷父亲为啥总带方便面给我们吃,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出差从不在在馆子吃饭,总是办完事买几袋方便面对付下,住宾馆也住最差的,那时单位出差实行吃住包干,别人出差都要倒贴钱,所以碰到出差的事,都躲着不愿去,而父亲总是乐呵呵的表示,这出差的好事我去呀!父亲出差几天就吃几天方便面,他一直用出差节省的钱补贴家用。

在那段困难的年代,父亲每月40多块钱要供养我姥爷,我年老无依的姑妈,没有工作的母亲和我们姐弟三个,还经常给老家独自带着五个女儿,撑立着门户的守寡大妈寄点钱。所以,父亲常常为了节省1角5分钱的车票,早上4点多出发,从光山地走去他下放的五一农场,60多里山路,天不亮就得出发,难以想像他的坚强,那份省钱养家的艰辛!

父亲能够在这样的艰难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其实与父亲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我爷爷15岁挑着担子离家创业,用一块银元闯出了名堂,父亲出生时爷爷已经拥有长沙,汉口多家瓷器丝绸店,在老家湖北黄陂县城、乡下都置办了大量的田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年少的父亲还没有来及享受到父辈创业的恩泽,却因此划成了地主成分。14岁那年,上过2年私塾的父亲闹着要去公办的学校上学,由于年龄大了,入学直接就上了初中,为了跟上学习进度,他每天都在煤油灯下苦读,很快他就成了班里的优等生,临近高考他常常整夜更整夜看书,按他说的,这叫做勤能补拙,父亲如愿考上了本科5年制的中南矿冶学院,成为老家黄陂乡下,我二伯之后又一个50年代的本科生。本科学业才满三年,学校响应国家号召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投身国家军事院校,父亲随即被推荐穿上军装改上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主要学习俄语和雷达导航相关的课程,作为我们国家较早接触学习俄国先进军事理论和航空技术的大学生,父亲本该毕业分配到国家军事航空重要部门,然而出生成分的原因注定父亲一生将远离他多年苦读的专业。8年的大学生涯,不批准核发毕业证,父亲和他同校几个出身不好的同学,被下放到互不知晓的天南地北,从此再没相见。父亲被下放到远离军事,远离政治的小城信阳光山县,从此平凡碌碌一生。就在他从事商业工作几十年即将退休时,单位考虑他多年的唯一要求,调查吸收他为中共党员时,辗转派人到他曾上学的长沙和西安两所大学查档案政审,父亲所上的这两所大学都是国家首批“211”“985”工程重点大学,当年的大学虽几经更名,好在父亲的档案还在,两所大学分别开出了毕业证明。而此时,年近六旬的父亲拿到迟来的毕业证明,仿佛是意气风发,却又伤感的让人心痛。我至今无法体验,父亲临近退休拿到大学毕业证,加入了一生追求的中国共产党的内心感受。我想那一定是五味混杂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多年之后的一个偶然,我和父亲当年的县委书记同桌吃饭时,老书记还感叹到,你父亲生不逢时啊,在那个文凭为金的年代,我这个专科生都当了县委书记呢!

一段时间里我很不理解,父亲对18岁从军的我提出一定要在部队入党的铁定要求。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后来我明白了,那是父亲让我替他完成他青年时代的愿望!我当兵复员后,被安排在县电视台当记者,父亲总是给我最多的鼓励,让我多练笔,工作之外要多写东西,在他的督促下,我第一次给省报投稿就被刊登后了,父亲拿着报纸反复看,反复斟酌我的用词用句,那欣慰和满意的表情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父亲一生谦和谨慎,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在单位里很受大家的尊重。与朋友相处更是如此,他不抽烟,不喝酒,只是喜爱下象棋,往来皆君子之交。然而,老天却用极度的不公正来对待一生怀才不遇,命运不济的父亲。一直身体很好的父亲毫无征兆突发了脑溢血,这让母亲和我们手足无措,在县医院简陋的条件下,父亲顽强地坚持了7天,从发病到离开我们,他一直昏迷着,没有留下一句话,弥留中他每天泪水盈面,紧握着儿女们的手,嘴里发出“嗬嗬”的声音,他放心不下母亲和刚刚下岗的姐姐哥哥,还有他认为最有潜质考大学,却非要当兵就业的我,他不舍得离开我们。他是怕下岗的姐姐哥哥,找不到生存的路子,他想要带着儿女们下海创业,他要为我和哥哥置办婚房!他一定是认为自己没有完成对儿女的照顾。然而,老天没有给他时间,让他内心不安的离去了。

父亲离世的几年之后,工作的原因我告别母亲,离开生养我的小城,在陌生的城市里一个人闯荡,每当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时候,我始终记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始终会想起一生都在逆境中,却总是能乐观满足的父亲。他简朴的习惯,坚守着正直的做人做事风格,不仅给了我最好的童年回忆,更给了我坚定的信念!

我明白父亲,他的心愿非常简单,正如母亲如今时常的叮嘱,就是希望儿女们都能独立养活自己,不求大富大贵,平平安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