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家店战斗胜利及革命烈士纪念碑 |
焦予玲
巨大牺牲:中原战场吸引敌人90 个旅,12万官兵锐减5万余,改变了党中央在陕北的艰难处境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受到国民党重兵围困,他们从打小仗到大仗,从小胜到大胜,先后打了无数次的硬仗、险仗、恶仗,以巨大的自我牺牲为代价,改变了党中央在陕北的艰难处境,实现了党中央经略中原的战略部署。
为了保住大别山这一战略要地,蒋介石把34个整编师、79个旅,54万6千余人的庞大兵力布置在中原战场,其中归白崇禧指挥的16个整编师、33个旅,重点进攻大别山及周围地区。
刘邓大军刚刚进入大别山,国民党南追部队及原驻防大别山共23旅的兵力,就从东、西、北三面合击而来,企图趁大军立足未稳之际,寻而围歼或将其逐出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敌我双方的态势,作出了“北线牵制、南线展开”的战略部署:以一、二纵在大别山北部的商城、罗山地区钳制尾我之敌,争取时间,掩护三、六纵向大别山南部的皖西、鄂东展开,抢占南线诸城,打开创建根据地的局面。同时指出,当前的军事任务是不求打大仗,而是占领一切可能占领的城镇,肃清土顽,特别要引导部队熟悉山区地形,习惯南方生活,学习山地作战,寻机打击薄弱之敌,为打大歼灭战准备条件。
一、二纵主力在执行北线战略牵制任务时,与三纵密切配合,在豫东南商光地区与敌58师、85师进行了三次试探性的战斗。
商城河凤桥之战。9月4日,敌58师为抢占商城,分东西两路沿固商公路向南进犯。刘邓大军一、二纵和六纵16旅在商城河凤桥地区和高斛山一带,摆开东西15公里,南北七八公里的宽大战场,迎战 58师。
5日上午,58师进入新店时,解放军全线与敌人接火,战斗异常激烈。6日,又激战一昼夜,敌我双方反复争夺扒子山至高斛山一线阵地,敌我各有伤亡。7日和8日,激战两天,解放军向北推进5公里,歼敌一部。晚上10时许,敌军败退至观音山地区,解放军也撤出战斗。
商城钟铺之战。河凤桥之战后,为了继续吸引敌人北上,刘邓野战军总部集中一、二、三纵队主力和六纵16旅,在商城附近,仍以歼敌58师为目标,打响了钟铺之战。9月18日,敌58师新10旅29团由商城出发到钟铺一带设防,妄图依托钟铺要塞,阻止解放军再取商城。当日,一、二纵主力于午夜间完成合围后。19日拂晓发起进攻,激战一天,歼敌一部,并粉碎敌两次向东突围的企图。20日,一、二纵主力连续从西南、西北两面向钟铺外围敌阵地猛攻,以46团由东向西直捣钟铺,战至下午,敌伤亡惨重,敌58师29团2000余人被全歼。
光山以南斛山寨之战。敌58师连续两次遭到重创,于9月下旬由商城退往潢川,一纵20旅在商潢潘店地区与敌激战一夜,后因敌85师快速增援,一纵20旅撤出战斗。野战军总部决定集中一、二纵队主力和六纵16旅,打击敌85师。9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光山凉亭的邱王湾指挥部队发起了斛山寨战斗。解放军利用夜幕掩护,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以一纵20旅在斛山寨北侧阻敌,诱敌进入解放军预伏地区。次日,敌85师在数十架飞机和猛烈的地面炮火掩护下,向斛山寨阵地发起猛攻,解放军占据有利地势,居高临下,敌人的数次进攻,均被击退。尔后,以斛山制高点为依托,从正面吸引敌人主力,从东面两路对敌实施包抄。
战斗紧张时,刘伯承司令员亲临前沿指挥作战。战斗至下午五时许,两侧迂回部队渐已形成对敌包围之势,正面部队在四、五里长的战线上,同时向敌发起冲锋,敌全线崩溃,遭重大伤亡后突围西窜。但因其他参战部队未能按时堵死包围圈的西北缺口,仅歼敌1000余人。
刘邓大军在商光地区的三次作战,均因无后方支援,弹药、粮食供应和伤员转运极为困难,又缺乏山地作战经验,没能取得预期的歼敌效果,但基本实现了将敌人的全部机动兵力,吸引和调动到大别山北麓的目的。三次作战,使部队迅速适应了从平原到山地、水网地区的作战环境,战斗技能大大提高,为打大仗奠定了基础。
张家店歼灭战。由于敌大部兵力被解放军成功拖到大别山以北,山南地区仅留整编88师和46师各一部守备。刘伯承、邓小平决定抓住敌人部署上的弱势,运用适时分遣与集中的作战原则,避实就虚,以一、二纵各一部在潢商光地区伪装主力迷惑敌人,主力则分为东西两路,向山南实施机动作战,寻机歼灭敌88师。
10月7日,敌88师师部及62旅向张家店地区进犯。张家店是一个有200多户居民的小镇,居于六安东南30多公里处,镇子周围为稻田和水网,远处土丘岗岭环绕,地形利守不利攻
7日中午,敌88师师部及62旅由南官亭进到山王河以东地区,遭三纵9旅阻击,敌发觉解放军作战意图,于8日拂晓掉头北窜,傍晚逃到张家店。三纵7旅24团当即迂回到张家店北,抢占山头,堵住敌人北逃通路,并防止六安守敌南援。9旅26团迅速抢占了西南外围高地。三纵8旅一部直插东面,控制有利地形。至此,三纵各先头部队已将敌团团围住。
9日拂晓,被围困在张家店的敌人分两路突围,均被击退,敌增援部队也被阻挡在15公里以外的中店一带。9日下午,三纵主力到达张家店附近,当即决定,9旅从西、南两面担任主攻,7旅从北、8旅从东对张家店实施围攻。
黄昏时分,三纵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扫清了敌外围据点,逼近前沿阵地。晚10时,总攻开始,纵队首先攻占敌88师前指司令部,敌88师副师长张世光见大势已去,慌忙带领10余名亲信抢先逃窜,敌军群龙无首,陷入一片混乱。失去指挥的敌军部队整连整营地放下武器投降,部分企图突围和负隅顽抗者,也被包围歼灭或缴械。战斗至10日凌晨4时胜利结束,共缴获山炮和迫击炮17门,轻重机枪和长短枪数千件,毙伤敌900多人,俘敌少将旅长唐家楫以下官兵4700多人。解放军伤亡350余人。
张家店战役,刘邓大军一举歼灭敌88师师部及62旅全部,取得了挺进大别山以来“我军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第一次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创造了在新区、在外线打较大歼灭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无后方作战的信心。
高山铺大捷。张家店歼灭战之后,野战军总部抓住战机,又做出进一步分遣部署:用半个月时间,将部队分散于长江沿岸,解决粮食和冬衣问题,而后集中全力,寻机歼敌。各纵队以疾风扫落叶之势,扫荡沿途分散孤立之敌,攻克舒城、桐城、英山、广济、黄梅、望江等城镇,占据长江沿岸江防重镇武穴和华阳,控制长江北岸达150余公里,威震大江南北。
坐镇庐山的蒋介石以为刘邓部队要渡江南进,急令整编40师(欠1个团)及整编52师 82旅经团风、浠水向广济疾进,企图将解放军歼灭于江边。
国民党整编40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尤以“擅长攻击”著称,师长李振清还因此得了一个“李铁头”的绰号。该敌从陇海线一路跟踪南下,以为刘邓大军作战频繁,消耗得不到补充,主力又分散在长江北岸15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不可能对他构成威胁,因此拼命追截大军,孤军冒进,急欲在蒋介石面前立下大功。
刘伯承、邓小平抓住整编40师及82旅孤军冒进的有利战机,决定集中一、二、三、六纵主力和中原独立旅共10个旅的兵力,在地势险要的高山铺一带设伏,诱敌深入,全歼该敌。野战军总部还命令一纵司令员杨勇和政委苏振华组成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一、六纵完成对敌人的包围。战役发起后,刘伯承、邓小平亲临前线指挥。
10月26日清晨,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担负诱敌深入的中原独立旅百余人,在漕河镇与敌遭遇,双方稍一接火,解放军佯装不敌,迅速向高山铺方向撤离。敌人以为遇到了游击队,毫无顾忌地紧追不放。
上午9时,敌40师及52师82旅被诱入高山铺伏击地区,第一纵队各部即依托蚂蚁山、红武脑山、茅庵山向敌人猛烈射击,战斗正式打响。
当敌先头部队在界岭和红武脑山一线遭遇解放军顽强阻击,难以继续前进时,国民党“武汉行辕”却发电给40师鼓气,说高山铺一带只有解放军一个旅,可以放心大胆前进。在蕲春的40师师长李振清,也电话督促其副师长率队加速前进,到武穴见面。
被拦住去路的敌人误以为是一场遭遇战,便按照作战训令上遭遇战的原则,重新调整队形,向一纵各山头发起集团冲锋。战斗异常激烈,一纵山头前沿阵地多次失而复得,1旅1团四连打得只剩下一个多排的兵力,仍固守着红武脑山制高点,连续打退敌整营、整团兵力的进攻。战斗至黄昏,双方在界岭和红武脑山阵地前进行了9次和13次反复争夺,一纵阵地岿然不动,敌40师伤亡惨重,被压缩于清水河与高山铺谷地。
27日拂晓前,二纵、三纵到达指定位置,截断了敌人退路。六纵主力在高山铺西北独山和十里铺地区又布成一个马蹄形阵势,与一纵和中原独立旅在高山铺东南布成的马蹄形阵势渐渐合拢,终于将敌团团围住。
敌发现清水河与高山铺两侧制高点均被解放军控制,才明白解放军作战意图,便以红武脑山和蚂蚁山为主攻方向,组织猛烈进攻,但都被解放军一一击退。
上午9时,刘邓首长命令各纵发起总攻。一纵一旅由东北、二旅由东南、中原独立旅由正南,以猛虎下山之势,迅猛插进敌群,将敌人分割成数段。经一小时激战,敌40师大部被歼于清水河附近,残部向西南逃窜,企图与敌82旅靠近,而高山铺地区的82旅已不战自溃,溃败之敌潮水般涌向高山铺西南的独山、十里铺地区,又遭到六纵主力迎头痛击,被压缩到山沟里的泥泞稻田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