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云
姓名:李小然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毕业时间:2008年
又到六月。在李小然沉寂几个月的大学班级微信群里,突然有同学问:“聚吗?”群里立即热闹起来,各自汇报自己最近的行程和档期。敲定大致时间后,此次聚会的“餐饮主题”再掀讨论高潮。
时光倒回至九年前的六月。随着毕业展览落下帷幕,李小然和同学们毕业了。“记不清楚聚了多少次餐,没有伤春悲秋,只是吃饭,开怀笑、痛快聊。”
李小然回忆说,离校前,最后一次聚会大概是在惠新西街的钱柜KTV。送走了老师们, 16个人开始自娱自乐,唱着、聊着、吃着……也是那次聚会,有同学提议往后每年这个时候都聚一次,同学们纷纷感动赞成。
原本以为“每年一聚”不过是一时美好的期许,然而毕业将近十年,约定并没有落空。每年为了聚会,在组里的一杀青就飞来,有活儿的调错时间……“毕业将近十年,大家感情反而积淀更深。”李小然说。
聚会时,谁有空谁就是召集人,谁知道哪有好吃的谁就去预订。“在胡同里,小羽剧组同事开的地道云南馆子吃鲜花饼;在小5家中,她亲自下厨张罗了包括大盘鸡、手抓饭一大桌子饭菜;在铮爷的工作室吃披萨煮饺子,玩三国杀到凌晨;在老刘住的别墅吃西餐喝红酒,看投影电影;从学校附近的海底捞,吃到学校里面的故事餐吧……”忆起往事,李小然仍觉得幸福满溢。
不仅是每年的聚会约定,李小然说,平日里,在国外的回来会聚,到北京出差的会聚,交流近况或是天南地北放松聊天。群里还常常出现从南京、重庆、广州、杭州……各个城市发来的合影照,无论谁出差到这些城市,抽空也会见一见安家于此的同学,一碰面就似乎有聊不完的话……小小的班级,十几个同学,四年相伴,情意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