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念和他的羊群

本报记者 杨长喜

每天下午2点左右,新县陡山河乡槐店村的村民刘志念都会打开羊圈的门。 “咩——”随着刘志念一声召唤令,羊群们便争相从羊圈中涌出,在羊圈门口集合。刘志念稍微笼络了一下,羊群就有序奔向大山。这群羊,承载着这位五旬羊倌的致富梦想。

刘志念2014年被定为贫困户,他家里上有行动不便的父母,下有正在上中学的孩子,50多岁的他是这个四口之家的顶梁柱。“父母在,不远行。”对于孝顺的刘志念来讲,年迈又行动不便的父母是他最大的牵挂。正是因为这个,2014年他的家庭被新县刘氏宗亲会评为“慈孝模范”。也因为这个,刘志念只能在家乡挣钱养家。平时放羊,有空去打零工成了刘志念主要的经济来源。

刘志念放羊的地方是大山,是林场,基本没人居住。大山是山羊的主场,在这里,羊群们欢乐地吃草,尽情地奔跑,充满了自然的乐趣。看到有羊落单,刘志念并不担心,因为羊群知道回家的路。一开始,刘志念养的羊数量不多。新县纪委监察局成为该村帮扶单位之后,帮他整了羊圈,让他有机会扩大养殖规模。山多、人少,羊群有天然放养场,省去了料钱。看准了这个优势,又有上级的扶持,刘志念依靠羊群的自身繁殖,逐步扩大了养殖规模。“去年,是我养羊以来卖羊最多的一次,14头。公羊18元一斤,母羊16元一斤。”尝到了甜头的刘志念看到了希望,想着再次扩大规模。他专门从市场上买了养殖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对于羊的一些病症判断、基本用药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这群羊有80多只。我还想扩大规模,可是县纪委的领导建议我,要我注意防控风险。去年死掉的一批小羊羔,也给我提了醒。”因为连续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那批小羊羔死掉了27只,让羊群的数量一下减少了约三分之一。他深深感到知识不足,又向经验丰富的养羊人和医生咨询,对于羊的疾病防控知识又多了一些。

“我自己放的话,养羊的上限是150只,多了就得请人了。”刘志念的目标是养300只左右的羊,再养20头左右的牛。“我打算这群羊大的卖了之后,买几头小牛,加上羊群自身的繁殖和现有的三头牛,达到目标应该不难。”刘志念的眼神坚定,“现在有政府的帮助,只要有志向,虽然我累点,但脱贫致富充满了希望。”他家的门口,停了一辆崭新的燃油三轮车,他打算今年冬天开始,到山下收草料养牛。

记者采访离开后,刘志念又给记者传来一个好消息,他家的一只母羊又生下了两只小羊羔,让他的羊群队伍再次壮大,更进一步地看到了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