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

把养鱼和种菜结合在一起,就可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这种“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乍一听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但在我市浉河区东双河镇白庙村的一个特色农业种养园内,两名“85后”大学毕业生陆松和武森阳,却巧妙运用在校所学的专业技术,将其变成了现实,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的新路,并带领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这所“鱼菜共生”种养园,探访陆松和武森阳是如何当起“特色农民”的。

走进园内搭建的白色薄膜温室大棚,记者看到:占地约300平方米的棚内,种养池被划分为块状“田地”,一块块长方形的蔬菜种植槽一字排开,所有的种植槽都被一个周长约80米、宽约1米、深约1.5米的回字形鱼池连接,清澈的水里可见一尾尾塘鱼穿梭觅食。

“这是一种新型的‘鱼菜共生’复合耕作模式。”陆松告诉记者,他们将鱼池和无土栽培蔬菜的种植槽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带有鱼类排泄物的水经分解去菌后,排入种养池作为蔬菜肥料,蔬菜在充分吸收水中有机物质后,水又排回鱼池内使用,“每天只有极少量的水损耗,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循环利用。”

那么,这种新型的栽培方式效益如何呢?据陆松介绍,虽然每个大棚里的鱼池仅有80立方米左右,但却饲养了约2000多条锦鲤、草鱼、鲫鱼等鱼类,相当于传统养殖方式下1亩鱼塘的养殖量,而且在这种方式下养鱼,因与外界完全隔绝,鱼产品完全是绿色健康的。

在蔬菜种植上,武森阳说,种养园内目前栽培了西洋菜、生菜、苦菊、芹菜、黄瓜等10多种蔬菜,可根据时节和需求进行轮种,每年可收获约3000公斤,“这种用‘鱼菜共生’技术种植的有机蔬菜菜质稚嫩,口感清新,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谈起自己的选择,武森阳告诉记者,“我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读研期间就接触到了‘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经过在学校试验大棚里试种和市场调查,觉得很有前景,这也符合越来越多的市民对健康食材的需求,目前在信阳市区我们是唯一一家用‘鱼菜共生’技术种养的。”

“我们还有40亩流转来的土地没有开发,希望能有企业跟我们合作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就能为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留守老人提供岗位,在我们实现创业梦的同时也让他们走上致富路。”谈及未来,望着大棚内长势喜人的蔬菜,陆松和武森阳信心满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