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组在红旗渠纪念馆采访 |
本报河南安阳专电(特派记者 韩蕾)如果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书写了一篇战争史诗,那么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的红旗渠精神,就是这部史诗的传承,而林州市任村镇西坡村,秦国庆三兄弟自费修建的八路军129师纪念馆就是对这部史诗的铭记。
5月15日至17日,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经的4省9市党报记者组成的联合采访组走进了河南安阳。在这期间,采访组不仅回顾了当年八路军129师浴血奋战的战争场景,也被不怕牺牲的红旗渠精神而感动。感动不仅来源于红旗渠的建成,更来源于当地老百姓对革命历史的铭记。
1947年3月至5月,刘邓大军浴血奋战,曾在安阳发动了历时两个月的豫北战役。仅仅一个月后,1947年6月,刘邓大军出晋东南上党地区,进入豫北地区,把司令部设在了安阳市西部20公里处西蒋村的马氏庄园。1947年6月22日,“鲁西南作战会议”在马氏庄园召开,会上作出了“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战略决策,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刘邓大军团结协作,不怕牺牲千里跃进大别山,13年后,林州人民继承了当年不怕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历时10年,修成了总干渠全长70.6公里,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据计算,如把修渠挖出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在位于林州市的红旗渠纪念馆内,讲解员对记者说。
林州市任村镇西坡村是南太行山内的一座小山村,如今,村子里到处都是年久失修,坍塌的房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这里,去寻找外面的世界,秦国庆、秦万庆、秦万昌三兄弟却一直坚守在这里,而八路军129师前线指挥部旧址就是他们坚守下去的动力和源泉。
“这个纪念馆是我们三兄弟自费修建的,家里种玉米卖的钱,几乎都投到这个纪念馆了。”在林州市任村镇西坡村的八路军129师前线指挥部旧址内,秦万国说,“当年129师在这里坚持战斗,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就想着,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里荒废。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记住当年的战争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传承是为了更好的铭记
在安阳采访的两天半时间里,感动加震撼贯穿了整个采访。
1947年,刘邓大军勇往直前,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1960年,林州人民通力协作,不怕牺牲,一个人倒下去,还有千千万万个人站起来,正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才有了如今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而红旗渠精神也正是林州人民对刘邓大军的纪念和传承。
秦国庆三兄弟自费建立了八路军129师前线指挥部旧址,而林州市任村镇任村村民张伏生省吃俭用收藏红色藏品,个人建起了八路军纪念馆……这都是为了让后人更好的铭记当年刘邓大军的丰功伟绩,把这种革命精神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70年过去了,革命老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精神的延续却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脚踏着这片红色的土地,看着这些勤劳的人民,我更加确信,硝烟虽然散去,但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