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河北邯郸专电(特派记者 韩蕾)5月10日至11日,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径的4省9家党报17名记者组成的联合采访组,走进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市和涉县,对刘邓大军当年的历史足迹进行回顾。

冶陶镇位于邯郸武安市西南部,距城区25公里。抗战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等边区领导审时度势,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把冶陶镇这个战略要地作为边区的政治中心。

1945年11月至1948年5月,晋冀鲁豫中央局、边区政府和军区首脑进驻冶陶。1947年5月15日,南征会议召开。在这个会议上,刘邓大军决定师出太行、经略中原,千里挺进大别山。

“可以说,南征会议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反攻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进攻。”在晋冀鲁豫革命历史纪念馆内,工作人员王肖曼对记者说。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涉县是边区根据地的腹心地、首府县,地处华北抗战前哨,为华北抗战战略要地。

70年前,刘邓大军冲出太行山,千里跃进大别山;70年后,老区人民继承革命前辈优良传统,开发红色旅游、发展重点项目,通过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愈加美丽富强。

如今,武安市在加快红色旅游建设步伐的同时,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有效提升了地方经济发展速度,让群众的腰包变得越来越鼓;而涉县不仅加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步伐,而且持续推进红色旅游深入发展。

“没有前辈的艰苦奋战,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更要珍惜老一辈人留下的资源,好好奋斗,把家乡建设好。” 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看着身边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采访团记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