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徐维 余江)“你看这些香菇长得多好。我现在的5个大棚,现有香菇3万余棒,一个菌棒能产5次香菇,现在都供不应求了,前景相当看好……”5月8日上午,笔者走进息县彭店乡食用菌种植基地,在香菇大棚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王恒军、吴霞夫妇时,与他们谈起香菇事业,两个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王恒军、吴霞夫妇均为息县彭店乡人。26岁的王恒军是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硕士研究生;妻子吴霞,2012年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上海一大企业工作,年薪近20万。2016年7月,走出校门的王恒军萌发了回家自主创业的想法。后来经外地的一个朋友介绍,香菇种植投资少、利润大、风险小且易学,他开始反复考察香菇种植,下定了决心回乡创业。在王恒军的耐心说服下,吴霞辞去工作回到家乡,与丈夫一起投入30万余元,在息县彭店乡街村租了50多亩土地,建了5个大棚,开始种植香菇。

创业是艰难的,光涉及到的无数琐事就让夫妇俩忙得焦头烂额。种蘑菇需要特别精心,湿度、温度都要掌握好。为了蘑菇种植不出闪失,他们从早到晚地扎在大棚里潜心研究。种植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便查资料、找书籍,若是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跑到农业大学甚至更远的地方找专家咨询。如今,他们熟练掌握了制棒、灭菌、接种、发菌、转色、脱袋、喷水等香菇栽培种植的全套技术,种植的第一批蘑菇也终于出棚了,产品供不应求。

据王恒军介绍,每个菌棒平均的产量是2斤鲜菇,3万个菌棒至少能出产6万斤。按照5元每斤的市场批发价格,毛收入近30万元,而且一年可采菇5茬,除去工人的工资和投资,一个棚一年可纯收入4万-5万元,相当于种60多亩大田的纯收入。

谈到未来,王恒军说,下一步,将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香菇大棚种植为载体,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对他们开展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技能,带着更多的乡亲种植香菇,促进农民致富。同时,将再建50个养菌棚和一个300平方米的小冷库,方便菌种培育和香菇临时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