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保养观测塔
在坡面水量平衡场观测地表径流
收集落叶标本
检测林内空气质量
在进入观测点的路上
观测森林生态碳交换规律
观察树木生长态势

本报记者 周涛 文/图

太阳露出笑脸,新的一天开始。在位于波尔登森林公园里的鸡公山森林生态站,林业科研技术员单燕祥简单洗漱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鸡公山森林生态站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有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等,是全省林业发展的重点地区。38岁的他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到这里工作,一晃已有12年。

说起单燕祥的工作,或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每周,他都要对生态站野外仪器进行维护,维护辖区内林内气象梯度观测塔和涡度通量观测系统,分别对剖面径流场、水量平衡场、集水区测流堰、标准气象观测场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故障及时排查,做好整理归档工作和每日人工气象记录,以及森林群落物候特征观测。除此之外,他还要承担项目宣传、技术指导、科技培训以及辖区林政执法、资源管护、护林防火等工作。

林业工作者的办公室就在野外,岗位就是翻山越岭。记者跟随单燕祥在剖面径流场时发现,他似乎察觉不到已然炽热的阳光,由于需要在荆棘间穿行,他始终穿着厚厚的衣服工作。抽图、测样、记录数据,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他黝黑的面庞滑落;在林内气象梯度观测塔,拷贝完观测信息后,他娴熟地攀爬上塔,检查观测塔运行情况;在去往集水区测流堰时,他被蚊虫叮咬,手背立马起了个大泡,只见他拿起事先准备的药剂往手上一喷,便又投入工作。

“进入夏季,山中蚊虫开始泛滥,有些小虫子看似不起眼,如果被叮咬后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患上森林脑炎甚至危及生命。”作为长期从事林业科研技术工作的人,单燕祥说,走进森林既是一种享受,更感到一种责任,一切看起来辛苦而危险的动作,在他看来都很平常。

“怎样把森林面积扩大,怎样把森林的各项质量指数提高,是我的责任!”单燕祥对记者说,干这个工作虽然很辛苦枯燥,但自己对森林有一种情结,“干了这么久的工作,虽然没有什么辉煌的业绩,但看着森林一天比一天美丽,我就非常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