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首席记者 韩蕾)4月28日下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阳市政府主办的2017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暨全国茶行业社团联席会召开。来自全国主要茶叶生产省市协会(商会)代表、茶行业组织负责人、茶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我市各级茶叶管理部门及龙头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16年全国茶业产销形势,分析预测2017年全国春茶形势。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6年全国春茶生产基本保持平稳。2016全国茶园面积比上年增加近100万亩,总面积接近4400万亩;干毛茶总产量约为243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07万吨。
2016年,受宏观政策与整体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内销市场量价配合基本稳定,略有回升,总量约为182万吨;中低档茶的价格差进一步缩小、价格略升、销量增加,成为消费主流产品。
2017年全国产区的天气状况呈现出早春晴暖,中期连绵阴雨、低温、寡日照,后期增温较快的特点。整个产茶季并未出现大范围、强伤害的灾情,为2017年春茶的整体质量水平提供了保证。不过,各地由于异常天气导致制作名优茶的茶青,尤其是明前茶青,采摘时间延后,导致采摘周期缩短,而4月份的快速回暖,造成茶树生长加快,茶芽迅速长大,进一步加剧了优质茶芽产量减少,从而导致了今年全国名优春茶减产。
在销售上,今年早春茶上市后,虽然反响积极,但是并未出现抢购的现场。但在3月底以后,随着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一大批标杆性名优绿茶的明前茶开采,消费者的期待值和热度意愿达到了顶峰,加之今年春茶采摘迟、产量少,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会上还预测了2017年全国春茶形势。2017年全国春茶产量大约为120万吨~130万吨,全年茶叶总产量预测在245万吨~255万吨。在内销市场上,高档茶量减价增,中低档茶价差继续缩小,国内消费总量预计将突破185万吨,销售额在2300亿元~2400亿元。
“建议今后茶产业要把重点放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上,拓宽一产为二产提供原料,一产为三产提供基地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姚静波女士向记者表示,信阳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在茶叶经济的发展上,尤其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上是很有优势的,“今后,我们将在茶与文化、旅游结合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给全国的茶企及全国的茶叶产区政府提供一个良好的依据。”
会上,来自全国主要产茶省市和部分消费省市协会(商会)代表、茶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等也纷纷发言,交流经验,共享发展信息,共谋茶产业持续发展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