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文人雅士结上缘,有了文人茶道;茶入佛门,有了禅宗茶道;茶融入市井,与平民百姓打成一片,于是便有了中国特色的市井茶道。

市井饮茶之风,起自于唐宋,一直持续到现今,形成了具有平民化色彩的茶道。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由此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茶在百姓生活中就已经成了像粮食和盐一样不可须臾离开的必需品。另一位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还把茶列入了老百姓开门必需的“八件事”,他在书中记道:“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酒、酱、醋、茶。”

到了元代,“八件事”被砍去一“酒”字,变成了“七件事”,茶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元杂剧《刘行首》第二折中唱道:“叫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后两句话流行至今,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了老百姓的治家格言。无论宋代的“八件事”,还是后世的“七件事”,茶是不可或缺的,这正是中国茶道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茶,文人骚客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明代画家唐伯虎在穷困潦倒时,就尝到了没有茶的日子是多么痛苦。他在《除夕口占》中自嘲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大年三十,由于无米无茶,屋子里冷冷清清,这位得意时“点秋香”的唐伯虎只好溜到山后寺庙里去看梅花了。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据中国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