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选手对鲜叶进行杀青 本报记者 杨长喜 摄 |
信阳消息(记者 杨长喜)4月22日,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在浉河区董家河镇境内举行。来自全市7个产茶县区和市农科院共8支代表队的27名信阳毛尖手工茶制作的顶尖高手展开角逐。
当日上午8时许,比赛正式开始。一进比赛场地,顿时闻到了满屋的茶香,这里,已经有选手开始操作了。参赛的27名选手是我市7个产茶县区和市农科院8支代表队挑选出来的精英,都有着丰富的手工茶制作经验。根据事先的抽签顺序,选手们在工作人员处领取了鲜叶,开始展示自己的炒茶技艺。经过杀青、揉捻、理条、烘干几个程序,选手们的茶叶也都制作成形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比赛还出现了女选手,光山县推荐的张东琴有着30多年制茶经验,也是参赛的唯一女选手,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选手们炒茶的过程,都被专家组一一留意并逐个打分。
经过3个多小时的比赛,所有选手比赛完毕,专家们开始对选手们的“作品”打分。经过对成品茶的含水率、碎末含量等有关品质指标和成品茶感官评审,专家组对重新编号的茶叶进行了打分。经过综合评分,比赛分别评出了前三名和一、二、三等奖。其中,获得前三名的选手,将由市人社局授予“信阳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前20名的选手由市文广新局纳入“信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才库”,经理论培训学习并考核合格,授予信阳市“信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从中选优推荐省级传承人。
据悉,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艺于2014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举办此次比赛,旨在提高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加工技术水平,传承手工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和选拔一批信阳毛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