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曜魁与工人一起挑拣茶叶 |
本报记者 周涛
春来茶山,茶歌清脆,悠扬动听。一场大雨过后,浉河区浉河港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茶的清香。这个季节,对于这里的人来说,是个丰收的季节。当然,也是四望山村荒田塆组80后茶农田曜魁最忙碌的阶段。
初见田曜魁,他正带着两名工人细心地挑拣着茶叶。黝黑的脸上挂着朴实的微笑,干活的老练程度,一点都不像个年轻人。挑拣完毕,他便立马到加工车间检查炒茶设备,把炭火和柴火按照一定比例在机器里放好。
一切准备工作做完后,田曜魁便带着记者往茶山上去。一路上,从车窗往远处望去,一层接一层相连的茶山“梯田”沿着山脉不断向上绵延,茶叶树长得很茂盛,采茶工们都在茶园里忙着采摘新茶。
“我是2010年大学毕业的,毕业后没有选择按自己的专业找工作,而是回乡创业。其实也是继承父亲的手艺,现在我和父亲一起经营着这个茶场。”在路上,田曜魁告诉记者,“我家的茶叶,有一半是通过镇上的茶叶交易市场出手,另一部分卖给外地的老客户,口碑靠质量,销售靠信誉,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沿着10余里山路颠簸到达山上,已近中午。田曜魁带着记者来到他的茶园,只见茶园在薄雾中显得特别清秀,数十名采茶工正在忙碌着。田曜魁摘下几片茶叶放在手心,告诉记者:“你看这茶叶,尖刚刚长出,品相确实很好看,但冲个两三次就没味了,口感不是特别好。真正好喝的,是一芽一叶或多叶,茶香汤清,回味绵长。”
聊起茶叶,田曜魁不再有起初的羞涩,也渐渐打开话匣子。田曜魁的父亲是个老茶商,所以他从小就帮着家人采茶、卖鲜叶,与茶并不陌生。2012年4月,他在家人的支持下创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2013年成功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品牌。为了把品牌做得更好,他坚持不给茶树喷洒农药施用化肥,让茶树在最好的生态环境中,以最自然的状态生长。
“做茶要以一颗‘匠心’,我坚持这样做,是因为这些茶树一年才采摘一次,虽然产量少,却是质量安全的放心茶叶,档次会更高。”田曜魁介绍道,今年一场倒春寒,让毛尖“受伤”不轻。然而,因为雨水很充足,产量下去的同时,质量却提高了,也可谓减量不减收。
“我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用自信、乐观化解一个个困难。相信在家乡的舞台上,同样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采访结束时,田曜魁为记者泡了一杯正宗的信阳毛尖,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等风格一应俱全。田曜魁告诉记者,未来三五年,他想在市区开一家自己的实体店,把自家茶园的路修好,建设一个以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生态茶园,为老百姓提供放心好茶,为茶乡提高一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