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师,我深知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影响。自从女儿被港大和北大同时录取,我身边有很多家长都来取经,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我认为,不能因为孩子考入了名校,就认为她的习惯都是好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我首先认为是不少家长经常误闯的“误区”,那就是用金钱来激励孩子的学习。今天就分享我的一点心得。

用钱作谈判筹码?给多错多

下面这个场景,你肯定不会陌生: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积木玩具,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说了一句:“这是你外公给你买的生日礼物,还说了,你期末考试要考得好才让你玩。”小男孩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屋子,直到妈妈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下次数学考试得90分,爸爸就给你买个足球。”“每天回家多做5道数学题,妈妈过些天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这些话几乎是一些家长的口头禅。在如今,“学习好,便一好百好”,家长们为了刺激孩子好好学习,习惯于把物质奖励作为条件,跟孩子谈判。殊不知,却是走错了方向,越努力,效果越差。

要知道,孩子远没有如大人般清晰的学习目的,这种有条件的奖励,会让孩子产生混乱的概念,以为物质便是学习的目的。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欲求也会增长,而家长总有一天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欲望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便会大打折扣。

比起物质,“廉价”的夸奖更有效

这两种孩子,无论哪种孩子,都会感觉到家长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从而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怀疑。我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和漂亮的衣服,但只是因为我认为孩子收到礼物会开心,我爱她,所以我希望她开心,绝不是因为她考了个好成绩。

代替物质奖励,我经常会见缝插针地夸她。

比如,小时候她跟着我去买菜,一次,卖菜的秤完菜交给我的时候,她告诉我:“妈妈,你应该给叔叔5块8毛钱。”那是她第一次在生活中活用数学啊,我特别开心,忙夸她,“你都能算账了。下次妈妈不用来,你都可以帮妈妈把菜买回来了。妈妈好高兴。”她听了之后很高兴,因为她内心那种被肯定、被信任的渴望得到了满足,这让她很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后来她再去学数学的时候,就更加用心了,因为她明白学数学的用处是什么了。就因为这一次买菜的经历,这种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成就感和价值感上的被满足,是精神鼓励,这样的精神鼓励比物质诱惑的作用更加长久,而且省时省力,家长随时随地就可以做到,只是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机会。(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