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7岁的焦翔作为人民日报社中东中心分社记者前往开罗,开始了1200天的战地报道任务。真实的战乱几乎让他天天面对死亡,突发的爆炸枪击,把他的右耳震伤,但他还是凭着勇敢的意志坚守战地,辗转埃及、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进行采访报道。3年来,他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发稿总计超过100万字,拍摄图片6万余张,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声音,他让青春绽放在弥漫硝烟中。2017年1月,焦翔荣登“中国好人榜”。
“作为一名好的记者,首先要有勇敢的精神,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刻,赶往现场。”“有一次走进了反对派的控制区,突然发生了交战,司机和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头躲到车底下,等死。”焦翔平静地将自己战地采访的经历娓娓道来,听者却无不胆战心惊。那时候,爆炸常常把利比亚的黑夜变成白昼,玻璃被震得嗡嗡作响,几乎碎裂。每次惊醒,焦翔都要使劲儿掐一下自己的脸——“真疼,我还活着!”
焦翔说,在埃及采访报道的时候,他常常要深入示威人群,冒着骚乱的危险,突破军警的阻挠去采写见证局势剧变的报道。他还先后三次驱车1600多公里,抵达埃及与利比亚边境,不分昼夜连续采访,真实记录了我国从利比亚撤侨行动的现场。
2012年4月底至2014年4月底,焦翔请缨前往叙利亚常驻。这期间,叙利亚局势波谲云诡,险象不断。在大马士革,仅仅40平方公里的城区里,一天会落下70多枚迫击炮弹。有人问焦翔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的回答很简单:“是责任感!”(据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