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付荣正在向记者展示公司在网上销售的产品。 本报记者 张方志 摄 |
本报记者 张方志
“这是我们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的野生艾蒿,本来不值钱,但是我们把它晾晒、分拣,再加上红花、姜片做成泡脚包后放在网上销售,就有了经济效益,一小包能卖到几块钱,销量好着呢。”3月8日,在浉河区吴家店镇采访时,刘丫丫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付荣自豪地对记者说。除了艾蒿之外,当地的香菇、茶叶、芡实、绿豆、小米、花生、糍粑等原生态农产品都通过电商平台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飞往全国各地,产生了经济效益。
通过采访,记者得知,祖祖辈辈生活在吴家店的刘付荣,高中毕业后也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补贴家用,刘付荣自小便随父亲步行十几公里将农产品背到集市上售卖,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和农产品没有任何名气,刘付荣家里通过售卖农产品而获得的收益甚少,因此家里经济始终拮据。一定要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卖个好价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成为刘付荣年轻时最初的梦想。
“当时我下定决心,要凭双手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刘付荣告诉记者,从1998年开始,她便在镇上开了家小店做生意,驶入商海。2011年,在当地申通快递营业厅工作的她,敏锐地觉察到网购市场的前景,逐渐对电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4年,刘付荣发现绿色纯天然无公害的农特产品在网店销售很旺,而信阳正好茶叶、板栗、食用菌等绿色无公害产品众多。何不建立电商平台来推介和销售信阳农特产品呢?说干就干,当年8月1日刘付荣正式注册成立了刘丫丫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网店把家门口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让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接与消费者挂钩,剔除了中间批发商环节,既可以提高农户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又可以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仅自己能挣到钱,还能让乡亲的农产品在广阔的网络市场中充分实现价值,一举两得。”刘付荣说。
记者浏览淘宝网上刘付荣的企业店铺发现,该店铺的口号为“来自深山里的天然食材”,销售有茶叶、香菇、木耳、糍粑、板栗、茶籽油、生姜、大豆、花茶、芡实及农村生产的五谷杂粮等80多种产品。
刘付荣告诉记者,2016年“双十一”当天,刘丫丫这个农村电商一小时达300单,销售额突破18万元,日常月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成为信阳农村电商的领头羊。
今年36岁的本地妇女周瑞荣,在外打工10余年也没挣到钱,孩子在老家却成了留守儿童。去年春天,在刘付荣的号召下,周瑞荣回乡加入刘丫丫电商平台,从最基本的包装、客服做起,不仅学会了电商知识,还运营起了店铺,工资也没少拿,实现了既能在家看孩子,又能在家把钱赚的愿望。
刘付荣说,作为一个农村妇女,不仅要实现自身致富,还要带动更多的女性创业,共同致富。“创业需要坚守,更需要忍耐。既然选择了,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我都要义无反顾一路走下去。”刘付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