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偶尔逛逛华为专卖店。中意一款新品,询问后白色的目前缺货,但可留电话预订。销售员小哥熟练地掏出他的苹果手机记下我的号码。笔者随口一句调侃:“哟,你竟然用iPhone呀”。销售小哥立刻紧张地从兜里掏出华为P9,补充道:“有俩、俩”。
专卖店没必要是“专用店”,员工一方面也是用户,有多种需求就有多种供给,也没什么不好。
笔者联想到,近日网上热传,某知名企业家要求员工用自家生产的手机,还有另一汽车制造企业规定公司园区内禁止其他品牌汽车进入。前者虽非强制,但“霸气”犀利;后者员工若有违反,升职加薪据说均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引起了许多媒体和网友的质疑——如果法拉利要求员工开自家的车,那可咋整?
这种通过公司指令让自家产品在厂区内“称霸”的行为,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违法国家任何有关规定,说好听了可以是强化员工的产品意识,但说不好听了就是“自嗨”。从其强制性的态度来看,颇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气”。
然而,“人气”和“霸气”有着本质区别。
一家公司的产品能否征服市场,不一定非要首先征服自己的员工。你可曾听闻苹果公司强制大家用苹果的产品?阿里巴巴强制内部只能用天猫淘宝买东西?征服内部往往比取胜市场来得简单,从感情上也可以理解,但从效果上来看却有些多此一举——只有取得了市场的认同,企业才能站稳脚跟,而当员工认同了公司的产品观念和成果,流行于内部根本无须严令。
在某某公司上班,就必须开某某品牌的车,全天候穿着制服,恨不得让所有前来拜访公司高层的人也在脑门上都印上“粉丝”二字……如此强令之下,就真的能让这千千万万的产品走出园区,称霸于围墙之外么?
社会是开放的,是流通的,是交互的。如果说阿里的小二只能用支付宝的社交、百度的娘娘们看病只靠搜索、记者都只看自家做的新闻、汉丽轩的员工只能吃自家的“牛肉”、三星的员工都只用NOTE7……那不全乱套了。
对于企业来说,院墙之内,是其文化的酿造之所。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无不体现这家企业的思维和视野。一坛美酒自有秘方,而原料和味道则是包容万千所自闯出来的新路。产品只有在制造它的空间之外去销售、使用、流通、检验,才真的有其存在的价值。(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