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华慰问贫困户时的情景 首席记者 韩蕾 摄

本报记者 韩蕾

昨日,正月十一,零星的雨水让原本就不暖和的天气更显寒冷,而家住浉河区东双河镇的朱保华却没有待在家里取暖,而是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来到了东双镇土寨村的3名贫困户家里,同行的还有她的6个“孩子”。

“每次看望贫困户时,都会带上几个孩子,因为我想让他们从小就学着去帮助别人。”今年45岁的朱保华是东双河镇远近闻名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她心肠好,喜欢帮助人,更是因为她有一个大家庭,光“孩子”就有14个,虽然这些孩子都不是亲生的,却都喊她“妈妈”。

“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遇见可怜人。”朱保华告诉记者,每次遇到家里有困难的孩子,她总是忍不住去帮一把,有时候是给孩子买文具、买衣服;有时候是拿钱给孩子上学,再有困难的干脆就接到家里,当成自己的孩子抚养。

“去年,朱妈妈把我接到了她家生活,朱妈妈对我照顾得很好,就跟亲身孩子一样。”今年17岁的甘菁原本在东双河镇王店村跟姥姥、姥爷一起生活,2014年,朱保华在镇上的一个理发店里遇到了正在那里帮忙的甘菁,当了解到甘菁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在她四个月时就离开了家,家里只有姥姥、姥爷时,朱保华就暗暗地记住了这个小姑娘。2016年,朱保华把甘菁接到了自己家里,同她一起生活,并且资助她上学。

从2002年收养第一个弃婴起,一转眼14年过去,朱保华已收养或资助了14个孩子,对每一个自己收养或资助的孩子,朱保华都尽量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最大的帮助,除了学习,有的孩子想发展其他才艺,朱保华也毫不犹豫送孩子去学。

别看朱保华对孩子们慷慨大方,其实她自己家里也并不宽裕。虽然在镇上经营着两家家具店,但是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做,14个孩子各方面的开销,再加上朱保华的父亲还需要定期做血液透析,家具店的生意只能勉强维持着。

但是,即使如此,朱保华也并未放弃资助孩子们的念头。“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们完成学业。”朱保华说,“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手,帮助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让他们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