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然
编者按:新年新气象。今年春节期间,我市手机漫入用户达189.85万人、新增存款120亿元、入境游客达202万人……这新鲜出炉的一系列数字是我市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建设“五个信阳”的硕果与缩影。为此,从今日起,本报特推出“数说信阳春节新景象”特别报道,剖析数字成因,讲述数字背后的故事,为争创新年“开门红”凝心聚力,营造氛围。
烟花爆竹碎屑满地、刺鼻硝味充斥空气、噪音污染不绝于耳……今年的春节已无此类现象。自2016年12月1日《信阳市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以来,我市中心城区的多项指标达到了“0”要求,禁燃禁放的春节尤为祥和。
“0”——今年春节期间,中心城区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患者为零;县以上主城区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警情为零;除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为零
往年春节,医院里总是少不了接诊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患者。由于今年的“禁放”,炸伤事件发生的几率也降到了最低。据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余敏介绍,春节期间,中心城区没有接诊一例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患者。余敏表示,近几年对于燃放烟花爆竹危害的宣传力度加大,让许多市民认识并理解了“禁放”的好处,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而就诊的患者数量在不断减少,这跟市民素质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是分不开的。
往年春节期间,我市消防部门总会接到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警情。今年春节期间,县以上主城区未接到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灾的警情。市消防支队相关工作人员分析,这一变化,一方面得益于我市实施烟花爆竹禁放,另一方面也与春节假期前消防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防火安全措施有关。
除夕当晚,市公安局执勤车辆频繁巡查于大街小巷,丝毫没有懈怠。在烟花爆竹传统燃放高峰时间段,执勤人员赴羊山、浉河、平桥辖区开展“禁放”巡查工作。经走访、询问,检查人员未发现烟花爆竹燃放行为。截至目前,中心城区未发现一起烟花爆竹燃放行为。只在震雷山、洋河等城乡结合部查处6起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案。
“103微克/立方米”——今年春节期间,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103微克/立方米
“今年春节特别安静。”住在经典花园的邱女士说,往年除夕看春晚,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鞭炮声就震天动地,完全听不见电视里的声音;今年是美国人Mim来到信阳的第三个年头,Mim尤其喜欢春节时暖意融融的氛围,但是她也坦言以前过年的浓烟弥漫让她有些不适。 “禁放”的这个春节空气格外清新,Mim感觉很舒适。
空气清新,没有噪音,不仅是市民们的切身感受,也是监测仪器上的确凿数字。据市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显示,PM10在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凌晨未有显著变化。今年春节期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天,PM10平均浓度为150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103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春节期间相比, PM10平均浓度下降16微克/立方米,降幅为9.3%;PM2.5平均浓度下降35微克/立方米,降幅为25.9%。透过这组数据,可以直接看到今年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明显改观。
“280吨”——今年春节期间,中心城区垃圾累计减少约280吨
得益于今年“禁放”新规,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以往没有禁放烟花爆竹的时候,漫天硝灰弥漫,伴随着浓浓的硝石味,道路清洁人员清扫时即使戴上口罩,也不免吸入许多污染物。环卫工人余大姐说,“今年最轻松!”她所清运的垃圾中,不再见到废爆竹屑、烟花筒、烟花盒等。据市环卫处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垃圾总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中心城区垃圾累计减少约280吨。
天蓝了,空气好了,地面整洁了,每一位信阳市民都是受益者。对此,市禁放办工作人员说,“禁放”成效初显,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令行禁止;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把相关工作做在了假期之前,同时,也得益于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自《规定》实施以来,清理排查烟花爆竹经营公司21家,超市435家,以及多家(处)门店、摊点;收缴烟花128件、爆竹365盘;取缔经营点455处,制止燃放行为291起,治安拘留22人,警告教育313人,新闻媒体曝光33起。春节前,禁放区内烟花爆竹零售点已全部关停。
无论是减少了280吨垃圾,春节期间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103微克 /立方米,还是中心城区因燃放受伤患者为零,县以上主城区因燃放引发的火灾警情为零,以及除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为零。这些数字说明,“禁放”不只是保障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建设文明信阳、宜居信阳和魅力信阳打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今年的“禁放”只是一个起点,我市的空气质量会越来越优良,市民的生活越来越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