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孟磊)自12月16日以来,我省空气质量迅速恶化,全省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相继爆表,昨日上午11时,记者从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当日,我市四个监测点监测到空气质量实时指数分别达到了370、394、422和444,已属于严重污染天气。

为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已在全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同时,按照12月20日全省重污染天气紧急应对紧急会议精神,我市将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统一集中行动”,尽一切办法降低污染物排放,尽一切可能遏制空气质量恶化。

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的因素外,全市各县区不同程度存在工地停工措施不到位、督导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下一步将按照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务必抓好工业企业停限产措施、工地停工措施落实、机动车违规上路查处、企业违法排污查处、僵尸企业甄别剔除、大气违法违规行为集中连续曝光等问题。

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全市各县区各级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全省重污染天气紧急应对紧急会议精神,迅速组织人员对管理对象开展突击检查,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施工工地、渣土车、机动车的监管,要不折不扣执行管控措施,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污染不升级。对管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工地,从严从快顶格处罚,并将企业、工地法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对企业、工地的有关部门监管人员,依法依规追究党政纪责任。

>>>相关链接 雾霾天如何自我防护

您的口罩选对了吗?

信阳消息(见习记者 李 倩)雾霾天气里,不少市民纷纷选择戴口罩以对抗颗粒物污染。然而,戴上口罩就意味着不会被雾霾侵袭吗?昨日上午,记者在街头观察时发现,不少市民外出都戴上了各式各样的口罩。然而,市面上的口罩是不是所有都能有效防范雾霾呢?

“嗓子总感觉不舒服。”市民张女士抱怨说,虽然知道应尽量减少外出,但实在是有事,就随便在家找了个棉布口罩戴着出门了。

据了解,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像张女士这样在雾霾天气里戴棉布口罩的市民不在少数,棉布口罩只有薄薄一层,对于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根本阻挡不住,只能起到冬季保暖的效果。

“在选择口罩时,要尽量挑选一些类似于N95、鸭嘴口罩这样的口罩类型,有必要留意一下口罩的质地是不是更密实,更密实的能阻隔更小颗粒物。同时,要注意口罩有没有吸附成分或吸附层,即便颗粒物穿透口罩,也能大部分被吸附掉。”位于东方红大道的某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面售卖的普通医用口罩主要针对的是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颗粒物基本无用。

据了解,医学口罩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医学防护口罩、外科口罩以及N95、N99口罩,这三类口罩的结构有三层,最外层是防溅,中间是过滤,最内层是防潮。这些医用口罩对于预防呼吸道疾病还是有效的,而市面上的棉纱口罩则只具有防尘作用。

专家传授防护“三字经”

信阳消息(首席记者 李亚云 实习生 许梦婷)近日,持续的雾霾天气使我市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在希望雾霾“马上消失”的同时,专家提醒不要忘了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市民朋友们应该怎样防护呢?医院专家传授“三字经”:戴口罩、关门窗、勤喝水、多吃菜。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哪些食物能更好地清肺润肺。

白萝卜:俗话所“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有顺气化痰,清肠排毒嫩肤抗衰的功效,其中含有的辣味成分还可抑制细胞的异常分裂,进而预防癌症发作,白萝卜还有杀菌、增进食欲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银耳:被誉为“菌中之冠”的银耳也是雾霾天的必备。银耳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热咳、消化不良。梨是最常见的清肺食物,可以将它蒸着吃,可以煮汤,还可以捣泥成梨糕,可清肺,治疗咽喉痛,效果极佳。

在雾霾天气,公众应尽量减少外出,暂缓户外锻炼和开窗通风,尤其是老人、孩子和本来就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防范。如果必须出门,尽量戴口罩,减少颗粒物的吸入。饮食以清淡为佳,同时应多饮水。当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润肺饮食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