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6省市深陷“霾”笼、超过20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部分城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从16日起,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再次四面“霾伏”。为什么本轮雾霾持续时间这么长、范围这么广?持续雾霾天,又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何种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蓝天何时才能不再等风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6省市深陷“霾”笼原因何在?
不利气象条件+排放影响+传输叠加
环保部介绍,16日至21日,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将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应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天津等20多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济南等十多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并适时启动了包含工业企业停限产等在内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目前,环保部已派出了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专家分析认为,本轮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比较重,与不利的气象条件、本地源排放影响和区域性传输叠加影响关系密切。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说,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四季度平均多个气象要素均表现为十多年以来(2000年以来)明显偏差的情况,如地面平均气压十多年最低,湿度明显偏高,地面风速明显偏小,大气逆温状况明显较重,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
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高级工程师王文美说,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区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本地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愈发严峻。
此外,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也发现,由于目前一些行业仍存在环保治理技术及设备不达标、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一些企业面临“减产不减污”的尴尬境地。
“霾伏”为何持续时间这么长?
单个城市难奏效区域联防势在必行
持续时间长达6天的雾霾天气过程,究竟对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记者在北京、天津、海南等多地展开了采访。
根据北京市教委的通知,19日至21日,北京市的小学、幼儿园将停课。这一条消息让很多双职工的家庭有些犯愁。一位家长在微信朋友圈抱怨说:“停课固然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考虑,但周一到周三我们都要上班,女儿所在的幼儿园要停课,正发愁该把小孩送哪里去、让谁带。”
“后面几天天气这么糟糕,只能躲在家里,连去公园散步的心情都没了。”从电视上看到要启动红色预警的消息后,退休在家的天津市民刘女士不得不改掉每天上午晨练健身的习惯,为了在雾霾天里减少户外活动,她还特意提前去家附近的菜市场把下个星期要吃的蔬菜和水果都准备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霾围城之下,一些民众选择了闭门不出,也有一些民众早早地收拾好行囊,前往海南、云南等南方省份旅游度假,呼吸新鲜空气。
近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人头攒动。据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伴随着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的不断加重,来海南旅游度假的旅客逐日增多,其中不少是来海南过冬“躲霾”的北方老人。来自山西太原的牛女士就是南下“躲霾”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冬天的海南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在得知重霾来袭之前,她就和家人商量好来海口旅游了。
环保部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秋冬季重污染期间,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多个城市经常同时出现重污染,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区域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蓝天何时不再等风来?
治霾是场持久战必须狠抓落实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等专家认为,从近些年治理雾霾的实践看,狠抓污染源治理、提升污染物排放标准、提早启动应急预案等措施是治理雾霾切实有效的方法,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专家也同时指出,雾霾问题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解决。雾霾治理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久久为功、狠抓落实。雾霾治本之策在于逐步降低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关键在于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城市功能区布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说,区域联防联控,虽然不能马上把重污染消除,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程度。但如果不采取区域联防联控的形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大面积、高强度的污染降下来。
专家指出,有关部门在抗霾过程中应主动作为,努力克服“等风来”的惰性思维。治理雾霾需要各级政府管控好各自的污染源,从细节抓起,抓好精细化管理,不断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同时,希望公众、媒体、社会给治理雾霾多点时间、多点耐心,多为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献计献策。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