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皮影戏,在清末民初年间非常盛行。到抗战争时期,艺人们为躲蔽战乱,流离失所不能演出。到建国初期,固始仅存三担皮影戏箱。

固始皮影戏一担皮影戏箱,定员八人,四人分别扮演生、旦、净、丑;四人分别敲打登鼓或边鼓、牙子、大锣、二锣等打击乐器。

皮影戏的道具是用牛皮加工镂成的各式人物、桌椅、刀枪、各式物件及山水等,绘以透明色彩。台前置长约八尺、宽约五尺的白色轻纱布幕,演员皆藏于布幕以内,演出时在幕后置一光源,现为电灯,操影子的演员贴近布幕操动影子,借着灯光,观众可以在前台欣赏布幕上影子的表演,其他演员伴配说白和唱腔。

固始皮影戏经过艺人们代代传承加工锤炼,演唱与别处有所不同,它不用管弦乐伴奏,并在唱腔中揉合了相当多的大别山地区民歌成分。唱时以鼓板击奏,拖腔或伴以锣鼓或齐声合唱,相当热闹动听,道白则纯用地方土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演唱风格。

固始皮影戏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观众喜爱。对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对研究中原(固始)与闽台历史渊源关系,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5年,固始皮影戏被列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据印象河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