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许光(资料图)
1977年许光与父亲许世友将军广州合影(资料图)

编者按:他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儿子,却甘为布衣;他曾任北海舰队舰艇长,后来却毅然转业;他事必躬亲,恪尽职守;他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他,就是许光。日前,许光被中宣部树为全国“两学一做”先进典型之一。为深入宣传许光的先进事迹,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追记全国‘两学一做’先进典型、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光”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首席记者 韩蕾

鲜血洒红城,白云绕忠魂。一身存正气,两袖带清风。

冬日的新县,依旧满山苍翠,钟灵毓秀。11月23日,得知许光被树为全国“两学一做”先进典型,新县沸腾了。在当天晚上举行的许光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许光生前的同事、资助对象等向与会人员讲述了许光生前的事迹。一桩桩,一件件感人事迹犹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直触人心。

想当兵报效祖国

1929年,奶奶李氏给刚出生的孙子许光起了小名黑伢,每每喊起这个名字,李氏就喜上眉梢。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失守了,大别山掀起了血雨腥风,不到三岁的黑伢跟着奶奶和姑姑颠沛流离。

丈夫早逝,儿子许世友又随红军转战川陕,唯一的孙子黑伢变成了奶奶的心头肉,即使环境再恶劣,奶奶也拼命保护他。

有一次,敌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下令放火烧山,姑姑为了保全黑伢,带着他在山洞里躲了三天三夜。炙热的温度,烧焦了姑姑的一头秀发,但保全了黑伢。姑姑怕黑伢饿肚子,冒险下山给黑伢讨来了几块硬邦邦的窝窝头,饿坏了的黑伢一口吞了进去,噎得眼冒金星,还是姑姑使劲锤了黑伢的后背,才把他救过来。

7岁那年,小小的黑伢便参加了儿童团。解放时,黑伢在仅有5万人的新县大别山区顽强地活了下来,此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自己的父亲。

1948年,映山红盛开的季节,黑伢在王树声的帮助下,在山东见到了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父亲许世友。

看到儿子,许世友欣喜万分。黑伢不能当做大名,许世友便拿出许光和许辉两个名字让儿子选,黑伢挑中了第一个。而当许世友问许光想干什么时,许光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祖国!”

参军入伍后,许光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第十二步兵学校、第五航空兵学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1951至1958年,通过刻苦学习,许光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北海舰队的首批舰艇长。

在北海舰队,许光始终在一线战斗部队接受磨砺,并一直向战友隐瞒自己的身份,先后6次立功受奖。

哪里需要去哪里

时光回溯到51年前,风帆正举的北海舰队武功山舰舰长许光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而艰难的抉择:父亲让他回家照顾年迈的奶奶,替父行孝。

许世友的母亲李氏非常想念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经常跋山涉水去部队看望许光。但是因眷恋故土,李氏始终不愿意与自己儿子同住,坚持要回老家新县。许世友在经历了痛苦的思考后,找许光谈话,希望许光回到家乡,照顾奶奶,替他行孝。

面对父亲的殷殷重托,许光做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回到家乡,替父行孝。

许光临行前,许世友摆了一桌酒菜,叫上家里的工作人员给儿子送行,许世友含泪说:“你是我的好儿子!”

1965年6月,许光回到家乡,在新县人武部当一名普通参谋。

半年后,94岁高龄的奶奶去世,许光再次面临抉择——是回海军还是留在新县。“想不想回海军?”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向许光征求意见。

“我不能走,我要留在这里,家乡需要我。”看着百业待兴的家乡,许光生又一次做出了艰难的抉择。他要在家乡有所作为,为家乡的老百姓谋福利,要在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画出美丽的图案。

为了新县的建设发展,许光多次给许世友写信,父子往来的书信里讨论最多的内容就是如何为新县的建设出力。后来,又有两次离开家乡提升自己的好机会,但都被他婉拒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别山,英雄巍峨,成为了许光一生的挚爱。

毕生积蓄献家乡

走过战争年代的许光,虽然是开国上将之子,但是一生崇尚节俭,甚至对身边人也近乎苛刻。

许光喜爱抽烟,一天要抽两包烟,但是从不抽好烟,每次买烟都买最便宜的。“记得有一次我把我抽的烟拿给他,他一看是中华,不仅拒绝抽烟,而且还把我批评了一番。”新县泗店乡原文化站站长杨定根是许光爱人杨定春的弟弟,因为两人爱好相仿,所以一直关系很好,“关系再好,只要看见你铺张浪费,许光都会严厉批评。”

“几年前,我去修鞋,在修鞋铺子旁边看到一位身穿军便装的老人正在与修鞋匠聊天,从他们的聊天中可以发现,这名老人经常去修鞋。”新县香山湖管理处书记杨桂枝说,鞋匠正在给一双解放鞋加固鞋底,而且从鞋帮旁密密麻麻的针脚可以看出,这双球鞋已经修了数次了,可见老人很节俭,“当时我在旁边问这位老人,鞋子这么旧了为什么不扔了重新买一双,老人却说,鞋子虽旧,但是加个鞋底能再穿几年,扔了太可惜了。”

20多分钟过去了,老人拿起修好的鞋子,满意地走了。这时修鞋匠问杨桂枝:“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可是许世友将军的儿子许光。”听到这话,当时的杨桂枝震惊地望着许光远去的背景喃喃地说:“怎么可能,他竟然是许光。”

许光对自己苛刻,但是对家乡的百姓却格外慷慨。他从微薄的工资里先后“挤”出近10万元资助红军后代,并先后为9名老红军遗孀养老送终。2013年1月6日,许光走完了84年的传奇人生。在弥留之际,他还做出决定,把一生积蓄的20万元全部捐献给家乡的慈善事业。

青山有幸埋忠骨,碧水悠悠伴孝魂。许光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不是普通的,他不忘精忠报国的初衷,不忘建设家乡的初心,带着深深的赤子情怀,义无反顾,扎身基层,谱写出一名共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的动人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