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周涛 文/图

在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南部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棵会走路的“树”——今年54岁的郭光森。32年前,他开始了护林生涯,17年前,他来到白云保护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脚步丈量着山路。一直以来,他恪守职责,将自己站成了一棵“树”,不畏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与妻儿一起守护着这片山林,为那里的珍稀鸟种编织了一个充盈着爱的“窝儿”。

为看护好林点,守护着鸟儿,老郭在山里盖起了两间房,并把家安在了深山之中。护林点的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他居住的护林房离集市有10余里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下雪,只能步行。最难的是儿子上学的问题,无论是刮风、下雨、下雪,每天都必须往返10余里山路上学。

近年来,白云保护站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等珍稀鸟类研究的重要基地,观鸟、摄鸟活动蓬勃发展,令白云保护站每年接待国内外观鸟人士达数千人次。

去年,老郭在山上又搭了两个简易帐篷作为观鸟最佳拍摄点,众多爱鸟人士慕名而来一睹白冠长尾雉的“芳容”。每当“鸟友”们把拍摄的照片传给老郭,他心中由衷地高兴,充满着自豪。由于前来拍摄的人中,有来自广州、香港、台湾等地的,还不乏美国、马来西亚、英国等外国“鸟友”,语言不通、线路不熟、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随之而来。于是,老郭就把在天津一家民营公司上班的儿子郭明鹏叫回来帮忙。如今,在儿子的指点下,老郭开始学着说普通话,会发微信定位,面对国内“鸟友”的线路咨询,他不再不知所措。

住在山上的这些年,最让老郭内疚的就是亏欠了妻子和孩子太多。然而,妻儿却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如今,妻子和孩子也都成了义务护林员,有时间常常陪他一起巡山,向周边群众讲解防火安全,成了他干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坚强后盾。老郭说:“我们一家人喜欢这片山,喜欢这里的绿,守护在这里,每天都能听到各种鸟鸣声,感觉非常幸福。我会继续坚守,让这片大山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