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传暗香 |
小溪水潺潺 |
村口的老人 |
山果惹人爱 |
深山藏古村 |
向楼位于光山县南向店乡,是豫南山区的一个传统古村落。
向楼如同一位隐者,她的身侧,即为王母观的群山。王母观顶着光山第一峰的光华,连绵的佛光,遮蔽了山谷里静谧的世外桃源。淙淙的山泉从王母观蜿蜒而下,在谷底转了一个弯,这一转,也许是万年,而向楼的古墙,相伴这溪水600年……
岁月留给向楼的记忆,在凸凹不平的山路,在风化了的石墙,在斑驳的青苔。你不必去探讨它建成的时间,也不必去慨叹历史的沧桑,仅仅因为它仍然在这里,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小村落是一部豫南民居建筑的教科书。
所有的房顶都是灰瓦,正因为这成片的古瓦房,让我们遥想当年,也许是一位贤者发现这块宝地,隐于斯,避战乱,远流离,山民相继聚集,富足的生活,才能建起这一片瓦房。
而墙面,则承载了历史的印痕。
干垒的青石墙纹路尤为美丽,墙面平整如画,墙角转折如矩。石缝间没有任何的粘合剂,仅仅用大石块与小石片的咬合,便成就了先民安居的重托,完成了相守600年的约定。
夯土墙、青砖墙、红砖墙,这些急就章昭示着隐逸田园生活的终结,山村里再也没有了年轻人,村落兴也勃焉,又衰也忽焉。高挑的门楼、古旧的台阶,还在无声地倾诉当年的繁华。
房前晾晒的玉米,让人感觉到仍然有人在坚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喧嚣,心静如水,当我们梦想这样的生活时,却不知人生已经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
村里两位老人兄弟,一位失明,一位失聪,失明的能走几里山路去扒红薯,失聪的能编出精美的竹篮。每次见到他们,总是张罗着为客人拿黄瓜,拿板栗,拿柿子,拿红薯。如同村落的气质,没有半点浮华,只有沧桑与率真。
村口两棵树,树龄都只有几十年。银杏树挂满果实,地上也散落一地,从枝间仰望,澄碧的天空蓝得让人心醉。木瓜树的树桩已完全枯死,一侧的树皮却顽强地向上延伸,树皮上枝繁叶茂。几百年后,这两棵树也将是向楼新的历史见证者。
先民逐水而居,向楼的产生缘自向溪,她的古朴,也因向溪更添山情野趣。
从村口沿山脚行百十步,便是向溪。溯流而上,可达新县;顺流而下,便是五岳的支流董河。溪流常年不断,山泉清洌,山石错落杂陈,野树枝横根露。溪间遥望王母观,松树深绿、银杏金黄、枫树深红、栎树橙黄,向楼在多彩的色调里,一如既往地沉默。
正是野果成熟的季节,发现第一串野果时,兴奋得似乎找到了童年记忆。当山路转了一个弯儿,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知名的、不知名的野果时,这种记忆充溢得让人眩晕。
各种山花野草也一起凑趣。山茶其瓣如脂,其蕊如金;野菊凌空倒挂,摇曳生姿;蕨菜羽叶油碧,优雅从容;野藤缘树而上,顽强不屈。
清新野趣与厚重古拙,共同构成向楼古村落的气质特征,很难说出哪点更突出。如果去考证,向溪的清新野趣已历经亿万年,而向楼的厚重古拙却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朵浪花。
秋色里,追忆古昔,感怀今朝,展望未来,我们何尝不是一个过客?
只争朝昔!(陈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