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用新型养护车冲洗果皮箱(资料图) |
本报记者 韩蕾
“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了,不仅地扫了,还扫了水,确实省时又省力。”昨日,家住湖东大道的市民张女士,看着正在湖东大道上工作的清扫车说到,“道路干净了,我们的城市也会越来越好看。”
机械作业提效率 量化考核更严格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市环卫处不断提高环卫保洁质量,营造干净有序的整洁环境,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记者在市环卫处了解到,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市场化作业面积481万平方米,垃圾中转站23座,市管公厕81座。为了提高作业精细化、专业化程度,我市中心城区投入洗扫车33台,洒水车8台,安装密闭运输装置的垃圾运输车48台,中心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6%。另外,清尘作业公司配备了一批新型环卫清扫保洁车,包括电动上门收集车10台、养护车5台。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动上门收集车取代了传统的摇铃收垃圾,针对街边商铺门店的生活垃圾进行定时、定点收集,保证垃圾不落地,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同时,这种新型环卫保洁车以“走街入巷”的形式在我市中心城区巡回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环卫部门新购置了养护车。养护车集冲洗果皮箱、洗扫人行道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主次干道以外道路全方位的清理工作,可在道路保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扫、机扫、冲洗组合的优势,与大型清扫车相互配合。养护车车身小,机动灵活,不仅轻便能耗低,主要清洗人行道、果皮箱、路沿石与背街小巷,可以实现卫生死角的清理。两者相互配合,保障了道路的清洁,充分发挥了机械化作业优势,大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清扫压力。
在监理监察方面,环卫部门实施分区域包片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为监理监察人员每人配备一辆电动车,供检查专用,切实实现了由传统的“车上看”到“路上转”的转变,大大提高了路面作业质量,强化了监管效果。接下来,环卫部门还将要求作业公司在机械化清扫保洁的路面都力争达到“双10”(道路每平方米浮尘量不超过10克,地表垃圾存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标准,切实落实以克论净,限时保洁要求,并实现量化考核。
真情关爱环卫工 宜居城市更文明
我市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城市的环境卫生和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和有效提升。但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争创”排头兵——一线环卫工人的努力和付出。
为了解决环卫工人的后顾之忧,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主管局的指示精神,迅速建立协调为环卫临时聘用人员购买养老保险工作机制,对中心城区环卫临时聘用人员情况进行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汇报,积极申请将这部分人员的养老保险有机统筹纳入市场化运作的承包经费中,由作业公司为各环卫临时聘用人员办理养老保险。
在生活上,环卫部门不仅给环卫工发放工作服、雨衣、雨鞋、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还按照不同季节发放水杯、牙刷、牙膏、毛巾、肥皂、洗脸盆、卫生纸等日用品。每逢传统佳节,环卫部门统一发放节日慰问品,真正让“城市美容师”在辛苦的同时享受应有的福利和关爱。环卫工作是城市的名片,是城管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为了在社会上营造关心、理解、尊重环卫工人,自觉养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的氛围,市环卫处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宣传环卫工人。同时,市环卫处通过举办、参与各类环卫行业的活动,展现环卫工人的精神风貌;评选环卫先进个人及集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组织一线环卫职工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环卫工人的整体素质;引导环卫职工立足岗位、钻研技术、勇于创新……
如今,环卫工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理解、尊重,并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日渐体现这种尊重和文明素质,这也是广大市民对“城市美容师”的最大关爱。
如今,环卫工人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理解、尊重,这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